玛丽莲·曼森的风格是死亡金属摇滚还是工业摇滚?他们属于视觉派吗?
玛丽莲·曼森用一个反基督的巨星完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凭借黑暗而艺术的工业金属,她将后另类音乐送上了音乐排行榜的首位。他是一个骄傲的视觉艺术家,一个在那个时代敢于直面对手,敢于用自己的沉着和论据反驳那个傲慢的时代的艺术家。然而,和其他视觉艺术家一样,音乐创新开始枯竭,随之而来的是从令人恐惧到自我拙劣的模仿,逐渐显现出来。曼森在摇滚音乐领域多年的演绎生涯后,试图通过快速跳出《机械动物》中充满魔幻元素的音乐限制来克服视觉音乐的通病,但这样做也让他失去了一大批粉丝,所以当他在2000年的《圣林》中回归恐怖的工业金属时,玛丽莲·曼森似乎有些落伍,无法赢得太多关注。三年后,他以自己的发展趋势发行了第五张专辑《怪诞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直到2003年,摇滚乐,尤其是重金属,非常需要一个有着高尚形象和宏大抱负的艺术家,而玛丽莲·曼森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毕竟,黄金时代打算重新诠释30年代日耳曼艺术、音乐艺术和好莱坞30的魅力,赋予它现代的意义[align=left]以跟上时代的潮流。[/align]
在音乐上,曼森并没有抛弃他们最本质的音乐特征——他依然在坚持《圣林》中最根本的音乐元素——但这张第一次自己制作的专辑却显得肤浅而轻盈,尽管音乐依然笼罩在扭曲和轰鸣中。感觉好像曼森从持续的关注中解脱出来了,他的音乐变得更加外向。这种新的自由空间也让他有时显得有些迷茫和可笑——比如《这是新的Sh(i)t》中毫无意义的声音,《Mobscene》中Faith No More对《Be Aggressive》的借用,以及《你是教堂/我是尖塔/当我们操我们是上帝的子民》的歌词——但这些都没有玷污这张专辑,从其他方面来说,它们也成为了专辑中突出的一部分。现在的问题是,在玛丽莲·曼森以前的专辑中,大纲的概念总是得到体现。不过《怪诞黄金时代》中确实有某个主题,只是这次没有区分,虽然从专辑的整体感觉上还是会有强烈的共鸣。曼森混乱、蛮横、吵闹的表演可能会遭受一些挫折。他这次音乐的定位比较尴尬,上不去下不来。曼森不像以前了——专辑里他听起来不是很严肃,声音也太生硬了。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算是一张优秀的专辑——可能不是曼森最好的专辑,对于一张大家都关注的专辑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但专辑营造出的宏大壮阔的气势是压倒所有曼森的同龄人的,并不比他之前的专辑差。还有黄金时代的小幽默,为专辑增色不少[align=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