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美育。美育也叫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形成了音色优美、节奏优美、和声优美、旋律优美的艺术形象。音乐把一切在人的头脑中占有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我们提供感性和情感,使人深刻地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感人,注重教育的潜在效果。简而言之,它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个是情感原则。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能打动人的情感,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牢牢把握情感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将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感的迸发和兴奋中享受美,陶冶情操。

二是可视化原则。

意象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塑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音、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视觉特征。音乐美育正是用这些有形的形象来诱导和感染教师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形象化原则,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在乐理、读谱等教学中。,而枯燥的概念都是生动有趣的形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将音乐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贴近、可爱的形象。

第三是欣赏原则。

音乐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欣赏性的,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体现欣赏的意义。在课堂上,师生以审美的态度分享音乐,音乐之美通过唱、弹、唱体现出来。

第四是愉悦原则。

审美愉悦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音乐教学的愉悦是审美教育中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学生处于快乐状态时,最容易处于兴奋中枢。这种为了就业而“努力学习”的情况,就是“快乐学习”,最适合音乐教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游戏化,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还会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要他唱”变成“他想唱”,从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第五,实用性原则。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感,鼓励他们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在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听,动,体会音乐的内心感受,背诵音乐的主题,安排更好的伴奏,创造有趣的音乐情境表演。同时,要培养学生组织和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通过组织第二课堂的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带领学生参加文艺演出、歌唱比赛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艺术实践能力。

第六,相互沟通的原则

艺术容不得说教,审美不能靠灌输,师生借助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优化音乐教学审美效果的首要标志。音乐课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教与学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建立这种良好的教与学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音乐教师首先要把情感纽带抛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密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畅所欲言,与老师充分交流。营造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非常重要。

音乐审美教育中的科学教学法主要有两个内容:

首先是音乐感知的实践教学法。也可以叫“听、感、动”教学法。

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之美;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的形象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音乐,没有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对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不可能实践美育。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听是音乐教学中一种突出的体验。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力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歌唱、演奏还是创作活动,都是围绕着“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这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

感觉是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和音乐之美的审美实践。这是美育的核心。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以美感育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音乐;要以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之美;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

动作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是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动作,包括眼球运动——用视觉看乐谱,表现对神、情、意的理解;手动——从情感上体验音乐的起伏,即兴指挥,演奏音乐,演戏表演,即兴编舞等。耳动——用心聆听、感知、辨别、分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喉动——用心阅读、歌唱、表达;大脑运动——用大脑感知、体验、分析、理解、联想、思考,用大脑指挥所有器官按照音乐的规律进行感知。

那么在音乐课的练习中,听是基础,感是核心,动是手段。音乐感知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充分“听”和“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优美的旋律和形象。

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不同唱法在表现音乐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应在音乐作品情感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不同的情感风格。不同主题、不同音乐形象的速度、力度、音色正确地表达了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声音感知、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形象的加工和创造,使学生通过充分参与器乐、声乐、舞蹈和表演,获得感知、创造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在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