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音乐和诗歌

主题: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课程类型:欣赏课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聆听并学会演唱《春晓》等四首古典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几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会诗歌与音乐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对实例的欣赏,我们可以理解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天然亲和力。增进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3.能够背诵肖春的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古典诗词理解音乐语言特点。

教具和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介绍这节课的意图和目的。

2.新课。

(一)诗歌与音乐的统一。

诗言志,歌总言,声总随,法与和。

中国古代诗乐一体,汉魏六朝的《三百首》和乐府诗,大部分都是与音乐结合,可以传唱的。“乐府”原是汉代政府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代以后的五言诗和七言古诗,以及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开始是诗而不是歌。模仿唐代乐府的古体题材,与新乐府不再合拍,其实是一首古诗。唐代也有绝句可以配以音乐演唱,或称“唐乐府”,有时夹杂着词,如阳关曲、杨柳枝等。、和也被用作曲调的名称。

虽然宋词的唱法早已失传,但读者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悱恻,或飘逸悠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失意,惊心动魄,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欣赏两种表达方式:朗诵和歌唱。

(2)欢天喜地跟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1.欣赏《春晓》

通过朗诵音乐诗,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把握诗歌语境。《春晓》是诗人为表达春天的生机而写的一首诗。诗清新自然,有声有景。仔细琢磨,就能在平淡中看到匠心,在自然中体会到真谛。短短的四个简单易懂的句子,没有雕琢和人工情感的痕迹,浸透了诗人对自然和春色的热爱和喜悦。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和演唱,了解结合诗歌的音乐语言特点。《春晓》这首歌只有八个短小节和四个短句。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采用×××××××的节奏模式。因此有利于古诗词严谨的格式和音韵,点状节奏的运用显示出春天的生机。

2.欣赏“水调”

然后通过欣赏配乐诗的朗诵来理解单词的意思。《水调歌头》是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的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当时的苏轼第一次仕途失意,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矛盾。诗歌不仅通过吟咏月亮来表达这种心理矛盾,而且蕴含着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人生的哲理和自然的规律,使人既有美好的感受,又有哲理的启迪。

对比欣赏。王菲演唱版增加学生参与热情。陈其钢《水调头》赏析。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采用了人声与室内乐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演唱者吸收了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的“照字唱法”和“咬字吐字唱法”的表现方法,将苏轼词作品中的字、句、声、调、意境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考和练习

根据诗的意境,为下面的诗选择合适的乐曲。

1.空山上似乎没有人,但人(鸟)大声说话。

2.渭城多雨多尘,招待所新绿。

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阳关,难逢亲人。

3.江南好,风景曾经熟悉。日出时,河水比火更红,春天时,河水像蓝色一样绿。你能忘记江南吗?

4.大弦像雨一样哼唱,小弦像秘密一样低语。

哼唱着,低语着——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

5.以前从未见过一个老朋友,而在我身后的地方,是未来的世代?,我想到天地,没有限制,没有尽头,我独自一人,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6.春潮在连海平,海上明月同生。

(3)依靠声音写歌词

文学创作讲究节奏美和形式美,而音乐为其提供了和谐的基础。

1.享受告别

20世纪初的中国,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代教育家,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创作了一批依靠声音填词的“学堂乐歌”。比如《再会》这首歌原本是一首梦见故乡和母亲的美国歌曲,起源于19世纪。根据原曲多愁善感和忧郁的情绪,李叔同填充了当前的歌词,并将其重命名为《告别》。这首歌简洁、工整、干净、流畅,充满文采,搭配完美的词典组合,深受群众喜爱,广为流传。

2.练习。

;李叔同的学生,中国的艺术家和画家丰子恺先生曾为歌曲《别了》填词两句:

星期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去春游了。我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桃花红,柳青,菜花似金。在风中歌唱,此起彼伏。

这首歌朗朗上口,易学易唱,易记。这种简单的画线技巧值得学习。请大家先跟着旋律唱上面两首歌,然后自己尝试创作一首歌词。

三。讨论。

结合这节课的内容,了解诗歌与音乐的美是如何结合的。

音乐与诗歌的亲和力:两者都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谐的节奏感,线条的抑扬顿挫。因为节奏是诗歌的力量所在,它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强烈的情感表达是两者结合的共性。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诗歌表达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两者在表达上是相辅相成的。这既说明音乐与诗歌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也说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在诗歌的深刻内涵中更加淋漓尽致,在艺术的综合表现中满足了人们多角度的审美需求。

本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作品,我们对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学生们从感知美、体验美到创造美、表现美,开阔了视野,充分发展了个性和创造力。我相信学生从这里走出去,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