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二胡作品的演奏风格
中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其中,灿烂的民族音乐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体现和思想的表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像历史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众多民族乐器中,二胡的发展历史较短,远不及笛子和箫。但自唐宋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世界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千百年来,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划分、时代的发展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了大量风格各异的二胡作品。所谓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更生动地展现音乐。那么如何掌握不同特点的二胡作品,打开风格之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哲学上普遍联系的角度理解作品,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普遍联系。二胡作品也不例外。我们在拍一部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对它有所了解,不能盲目的去玩音乐。这里的“懂”不仅仅是实力、表达术语……更重要的是它的背景,包括作品产生的时间、作曲家的人生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些都是作品的“根”。此外,还要理解作品的“双重性”,即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地理环境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我国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民歌和地方戏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为二胡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本土音乐素材。比如江南音色柔和,自然环境优美,形成的音乐具有细腻柔和的特点;与南方相比,北方音乐,由于北方人的语言粗犷豪放,没有江南的秀美飘逸,却有北方雪域风光,形成了一种刚劲有力、豪放奔放的北方音乐风格。所谓时代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音乐所具有的突出的时代意义。比如有的控诉黑暗旧社会的不平等,憧憬美好的未来;还有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激励人们永远向前。它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和精神。就“二元性”而言,任何作品都有其地方风格,与时代的结合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任何当代作品都呈现其地域风格特征,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在理解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结合,而忽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表达音乐的内涵。以《二泉映月》为例,从标题上看,讲的是江苏二泉的美景,感觉清幽美丽,但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感情丰富,情景交融;在乐趣中娱乐情感,用音乐表达抱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沧桑。从地域上看,作者华是江苏无锡人。这首曲子有着浓郁的江南韵味,乐句也表现出江南小调的色彩和细腻的演奏技巧。从时代来看,阿炳正处于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战乱时期,政局腐败、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生活是悲惨的,凄凉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坚强性格,对黑暗社会的抱怨。他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反抗精神的代表。这幅作品苍凉中挺拔,沉稳中挺拔,蕴含着朴素的大气美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在研究这部作品时,既要把握作者的心理,又要注意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格,这对表达作品的整体性极其重要。第二,把握特点。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分析作品,看它有哪些地方特色的技巧、特色的音准、特色的旋律线,这些都是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这一点,笔者认为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唱。拉二胡要像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有音色,有表情。无论是活泼欢快、委婉动听的音乐,都表现出一定的内容。即使是最简单的声音也是活的,有的坚定有力,有的轻盈跳跃,所以一定要表现的淋漓尽致,丰富多彩。只有“心和”,才能掌握作品中音乐和旋律的跌宕起伏,从而获得最美妙的“音”大多数二胡作品都与中国民乐有关。有的来自某一地区的民歌;有的来自戏曲或地方戏;其他的和民谣说唱有关。因此,多听、多唱相关的音乐素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音乐的源头,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有利于我们掌握各个地域的音乐特点,并配合演唱进行演奏。以《江南的春天》为例,这是一首韵味十足的江南音乐,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的美景。受当地民歌风格的影响,其旋律线条依然逃不过江南音乐的柔美细腻。除此之外,其本土特有的润泽风格,使音乐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建议你多听多唱江南民歌,比如《茉莉花》、《无锡风光》、《姑苏风光》等。,会让你更有把握表达江南美景,这也是地域风格统一形成的。再比如《游玉乡》和《河南小曲》,这两部作品在中州都有很强的魅力。其中学习胡的大幅度悬腕滑法,要求滑速快,幅度大,声音大,连续不松劲,要粗犷豪放,表现河南人豪放的性格。此外,它的旋律俏皮、幽默、流畅。要掌握这一类型的音乐,还要多听一些河南的音乐素材,多唱河南坠子和豫剧中的唱段,了解其音乐的词汇。比如花木兰,穆的片段等。,模仿他们的唱腔来开演唱会让我们很容易掌握河南这种个性化音乐的特点。在大量的二胡作品中,由戏曲中的片段改编而来的并不少见。比如《红梅随想曲》的主题音调就来自于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这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它是在广泛吸收川剧、吴剧、越剧、四川印青、京剧等各种风格的词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戏剧感强,唱腔优美流畅,保留了原戏曲的音乐风格。再比如《洪湖人的愿望》,源于《洪湖红卫兵》中的歌剧《看着天下所有劳苦大众获得解放》。也保留了原著戏曲的风格,是音乐创作中对声乐音乐化的一种尝试。音乐旋律更接近演唱,更需要演唱和了解湖北音乐的风格。此外,还有内蒙古风格的音乐,它借鉴了马头琴的第三颤音来表达草原的独特风味。“赛马”和“奔驰在春田”是其特色的代表;还有秦腔区的陕西式垫指按滑,游走音...广泛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分析不同风格的作品,更好地表现音乐。国内作品如此,从外国音乐移植过来的作品应该也是如此。比如《卡门上的幻想曲》就出自歌剧《卡门》中的咏叹调。对待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多听多唱,找出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这将使我们受益匪浅。可见多听多唱对我们掌握不同风格的作品没有坏处。科普兰说:“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不仅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还可以从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这也可以训练我们识别众多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共性中找出个性。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规律: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在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同时,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同一时期或相近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音乐特征。所以,要掌握风格多样的二胡音乐,就要培养自己的听和唱的能力,学会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让音乐更有“味道”。三、培养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的情感的凝聚。在二胡的演奏中,技巧当然很重要。没有技巧的演奏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和没有轮子的车。但有了过硬的技巧,却缺乏情感的投入,音乐也一样苍白无力。所以任何作品都要从意境入手,以情感为入口,这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规律。音乐更重要的两个特征:一是“声”,即声音;另一个是“情”,也就是“情”,两者缺一不可。汉代《毛诗序》中写道:“情起于声,声写为声。”可见情感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情感,首先要给自己创设情境,这是“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我们积累各种素材,为情绪的演绎做好充分的准备。积累素材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电影,戏剧,舞蹈...去积累各种丰富的意象,去感受剧情中的音乐,去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把这些事物和意象和你的情绪结合起来,这是培养情绪的第一步。其次,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感和特定的意象。通过创设情境,让我们融入事物和感受,在联想中产生共鸣,在感受中产生共鸣。想象一切可感因素是表达作品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空山鸟语》就是一首技巧突出的曲子,重在画面和意境。向人们展示了“空山鸟飞去,千径无足迹”的画面。空山和清脆的鸟鸣是动静的完美结合。如果你在想象中演奏这首音乐,你会发现它有一种独特的风味。以葡萄成熟为例,描述了新疆葡萄园的丰收景象。一串串可爱的葡萄诉说着新疆人民的辛勤劳动,一派繁忙的景象显示着又一年丰收的喜悦。随着舞动的节奏,想象着收获的喜悦,会调动起你每一个有节奏的细胞,让你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表达那份收获的美好。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莫扎特的作品是永恒的阳光”、“贝多芬是巍峨的高山”、“巴赫是小溪和大海”。在想象的翅膀上弹奏和理解,会让我们的心变得诗意如画,指尖流淌的音乐会充满生活的灵气。更重要的是培养情绪。小树之所以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根系不仅要深,还要宽。除了情境和想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是强化自己艺术道路的核心和关键。一句话,情感是我们渡过水的飞舟,是攀登天空的梯子。但是丰富的情感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从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则无江河。”只有日积月累,才能让感情变得丰富细腻,才能成熟到体现自己的美和风格。由此也可以挖掘出声外之声、景外之景的丰富内涵。随着情感的脚步,你会发现二胡音乐的魅力。掌握二胡作品风格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即理解作品、把握特点、培养情感,是我们敲开风格之门的钥匙,有助于我们认真思考音乐、学会理解音乐、进入音乐、演奏音乐,从好的作品中获得对二胡音乐的最大兴趣。地域风格的个性化是二胡作品特别突出的特点,丰富的个性化来自于丰富的音乐内容。用我们对音乐的巨大热情演绎音乐,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热爱和深入研究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土壤中进行新的创作,用手中的二胡去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参考资料:【1】张慧媛全国二胡业余考级集解【2】王宏建艺术概论【3】赵寒阳二胡高级教程【4】赵寒阳滑音记谱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