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嘉诚”——亿万富豪袁宝璟的沉浮录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材生,是风光无限的亿万富翁,最后却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他的名字叫袁宝璟,中国第一位被执行注射死刑的商人,恶贯满盈却临刑前喊不服,捐500亿求减刑。

袁宝璟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辽宁辽阳的一个贫穷农村。他的家中还有五个弟妹,他是其中的三子。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一大家子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甚至到了换不起新衣服的地步。 所以8岁时,他的父亲再也承担不了家里孩子的口粮了,就把他打发到乡下亲戚家。

当然亲戚家也并不富裕,所以袁宝璟并没有改变自身的处境。在亲戚家,他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袁宝璟早年的贫困生活在他幼小的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造就了他对于金钱与成功的渴望,于是他怀着走出新世界的梦想勤奋苦读。

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袁宝璟刻苦的学习很快有了收获,所以在1983年,他顺利从就读的辽阳市第二高中毕业,并且成绩也过了许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但是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就了,如果就这样去读大学将来也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只不过,对于从小就对成功和金钱着迷的袁宝璟来说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普通的大学对于他来说并不能感到满足。

他想要考的是北京的全国重点大学,只不过当时的成绩并不能去心中的理想大学。于是,不甘心的他又在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补习了两年。

在两年之中他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家里的人对于他的决定也并没有反对,相反袁宝璟的这种志向让家里人觉得这个孩子是成就大事业的人。

果然如家里人想的一样,通过两年的努力,袁宝璟在 1985 年顺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此时,袁宝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他仿佛看见光明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进入大学后,袁宝璟依旧受限于贫困的经济水平,为了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他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寻找一切增加收入的机会。

他平日里给教授抄写书稿,一抄就是数百张,换取一些额外的生活费补贴,为拿到每天两毛钱的伙食补贴,他一直参加学校 体育 运动队。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一段时间之后他甚至攒钱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干起了拉货的行当。

很难以想象在那个人才并不多的年代,一个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居然和民工抢起了饭碗会是怎样的一副场景。

尽管拉货的行为让许多同学感觉到不符合重点大学学生的身份,但是袁宝璟并不在意,他所想的就是赚钱。

在学校的几年间,他一直过着近似半工半读的生活,因为执着于赚钱,他几乎没有什么 娱乐 活动。

正是由此,他大学期间不仅没有成为家中的负担,还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1989年,袁宝璟即将毕业,为了能留在北京工作,他别出心裁地背起一个大书包,从建国门开始,只要是有着招牌的国家机关单位或者银行,他就进去发一张“ 自我推荐表 ”,以求被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宝璟的学历本来就有极高的含金量,他在校时间的活动也让他的能力大大提高,所以他的履历很快被一家银行选中,没多久这个银行就向他发出了聘用通知。

至此,袁宝璟成功在北京找到了无数人羡慕的金饭碗。

不过虽然有了“金饭碗”,但是极具商业头脑的袁宝璟,很快就从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形式之中看到了商机。

于是在工作几年后,已经有了一定积蓄的袁宝璟辞去了他的银行工作,注册了一家实业发展公司。

他看中了当时市场对优质农作物的需求潜力,于是利用工作攒下的资金 20 万元用作启动资本,购买了一种优质小黑麦的专利,租下 300 亩地,再支付了化肥钱、农药钱、管理费、劳务等一系列相关费用后袁宝璟一心扑在土地,上当了半年农民。

半年之后,黑小麦成熟,麦种很快发行到大江南北,袁宝璟第一次创业便获利200多万元。大学毕业不久,袁宝璟利用聪明才智,获得了他人半生才能得到的财富。

第一次创业大获成功,但这巨额的利润并没有让袁宝璟满足,当时我国的金融业刚刚起步,其中的风险并不如现在这么大。

基于在银行工作积累的专业知识,他对金融行业非常熟悉,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他将这笔钱投入到了金融证券市场。

在他过人的商业头脑和专业知识的帮助下,利润雪球越滚越大,资本积累日渐雄厚。

当然金融是有很大风险的,并不值得长期的投入资金,而且袁宝璟也知道不可能人人都是巴菲特,所以他很快又转移了方向。

1994 年起,袁宝璟转向了实业由于之前的商业活动使得他积蓄了大量的资本,所以他很快就创建北京建昊集团。

此后数年,袁宝璟利用自己大学的专业知识、过人的商业头脑和广泛的人脉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吞并了 60 多家小公司,一举成为投资界的王牌人物,甚至一度被人们称为 “北京李嘉诚”。

38岁时,袁宝璟就已经坐拥了37个亿,是中国首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在北京的商业圈子里,所有人都对他交口称赞。

在北京建昊集团创立后的10余年时间里,袁宝璟的人生道路完全是平步青云,他不仅坐拥千亿财产,获得收购大王、商业奇才、北京的李嘉诚等诚誉,一时间风光无限。

一颗商业星星在京城冉冉升起,认识他的所有人都认为,袁宝璟此后的人生道路将会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在 历史 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录。

然而,谁又能够相当正是这么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自己迎来人生巅峰之际,却会犯下致命的错误。一场谋杀案不仅让得他的商途终结,甚至也一并终结了他的前途和性命。

九十年代中期,袁宝璟在成都炒作期货,对于这项业务本就轻车熟路的他自信满满,自认为利润已是囊中之物,结果到最后却巨额亏损约九百多万。

事后,袁宝璟一时不能接受商业上的失利,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当时也在成都做期货生意的四川富豪、黑 社会 头目刘汉身上。

愤愤不平的他认为是刘汉买通证券交易所修改规则才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对其怀恨在心。

当年的秋天,袁宝璟在北京与曾担任辽阳市刑警大队专案中队队长的汪兴相遇,承诺以对方16万来换取刘汉的性命。

1997 年春天,汪兴同他人进入成都,打算实施杀害刘汉的计划,但由于事发时,刘汉坐在防弹轿车里,所以侥幸逃过一劫。

袁宝璟听说汪兴刺杀未能成功,心中很是生气,便断绝他的交往,二人的隔阂也由此产生。

没成想,汪兴此后4年间,一直以公开袁宝璟的杀人计划作为代价威胁,多次向他索要钱财,由此引起袁宝璟的极度不满。

为了一劳永逸的搞定汪兴,袁宝璟在2001年末带着二哥袁宝琦潜回辽阳,让他与堂兄一起刺杀汪兴,也许是汪兴命不该绝,二人只是把汪兴刺成重伤。

袁宝璟本以为汪兴会记住这个教训,就此了结,没想到离这件事仅过了3个月时间,他便再次收到了电话威胁,声称这件事还没完,定要让其付出沉重代价。

接到电话后的袁宝璟怒不可遏,彻底地失去了理智。

2003年夏,袁宝琦受指使再次潜回辽阳与袁宝福见面,并一次性出资18万元让袁宝福将汪兴了结。

当年10月4日23时,汪兴开车回家时,被跟踪其多次的袁宝福、袁宝森兄弟发现,当汪兴下车走到楼门口处时,惨遭连开两枪射杀。袁宝璟就这样用自己的手将自己推入了深渊之中。

袁宝璟的案子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辽宁省公安厅会同辽阳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专门就此案展开调查。目的就是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给当地人民一个解释。

专案组通过对汪兴辞职后的生活经历,接触人物关系与他人恩怨矛盾的走访,发现汪兴曾与袁宝璟合作炒股,过从甚密,后来却日渐疏远。

2003年,袁宝璟其亲属袁宝福袁宝森多次返于北京与辽阳。

种种指向条件表明,专案组将重点放在了袁宝璟与袁宝琦、袁宝福、袁宝森等几个人身上,并很快实施了抓捕。

袁宝璟雇凶杀人一案在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后于2006年1月13日公开宣判,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被判处死刑,袁宝福被判处死缓。

一审宣判后,袁宝璟及同案的另外三名被告人均表示不服提出上诉。 袁宝璟为了减轻自己的刑罚,捐献了495亿元个人财产给国家,希望立功减刑。

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应以遵纪守法为荣,法制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家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

任何人违背了法律都不可能逃脱应有的制裁。

袁宝璟买凶杀人,造成的 社会 影响极其恶劣,人民群众反响极大,二审认为,上诉人袁宝璟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均应依法惩处,原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06年3月17日上午,袁宝璟在辽阳市被采取注射执行死刑,他也成为了中国首位被注射死刑的亿万富翁。

回顾袁宝璟的一生,令人倍感唏嘘,他因为自己的心胸狭隘冲动葬送了本来光彩的一生。

他从农家子弟奋斗到商业大亨,本是一位无比励志的正面人物,但是一念之差,断送了自己全部的未来,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