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的全诗意义
柳树
何张之
碧玉装扮成一棵树,挂着一万幅绿绸挂毯。
我不知道是谁剪下了薄薄的叶子,但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
[注释]
1.碧玉:颜色鲜绿的玉。这里比喻春天里鲜艳的绿柳叶。
2.化妆:装饰,打扮。
3.丝绸挂毯:用丝线织成的丝带。这里描述的是柳枝迎风飘扬。
[含义]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关于柳树的。第一句“碧玉使树高”,指的是整体,说高柳是碧玉做的。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的绿晶,突出其色美。第二句“万缕青丝挂毯垂下”,讲的是柳枝,说下垂的柳枝像万条丝带,突出其温柔之美。第三句“不知谁剪细叶”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致细致的造型美。三首诗分柳不同部位,每句各有特色。而第三句和第四句构成了反问句。“不知道是谁剪的细叶?”——扪心自问;“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自答。这一问一答,从柳伶俐到春风。据说剪出这些娇嫩的柳叶,当然能剪出鲜绿鲜红的花草。它象征着自然的活力和春天的创造力。这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讴歌了春天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词咏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识别“雍、刘、毕、杭、项、建”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用图画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欣赏春天的自然风光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能识别“雍、刘、毕、杭、项、建”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用图画理解古诗词的大概意思,欣赏春天的自然风光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激发对话,引入新的课程
1,老师启发的对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风光会发生什么变化?当你听音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充满活力的,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一首唐代大诗人何的诗,他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
2.在黑板上写字
柳树喜欢春天。它总是轻轻地摇着长长的柳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让我们听听诗人是如何赞美柳树和春天的。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1,教师示范阅读,让学生感受整体,激发兴趣。
2.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
3.根据格里的生词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同桌互读,正确读出发音。
4.出示生词卡,坐火车读生词。
第三,细读课文,读诗。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听,所以你要读好几遍。(学生可以自由读诗)
2.说出学生读诗的名字。
(读得好的同学请再配音乐读一遍。)
可以看看图片或者诗词。你怎么想呢?
3.男孩和女孩比赛看谁能读得好。
第四,朗读背诵,体验感受。
转场:在这美好的春天,柳树垂下柳条,像少女的长发,春风轻轻吹拂。柳条随风摇摆,碧玉般的叶子在春天,仿佛每一个小生命都在颤抖。多么迷人的春天!
1,指导学生背古诗。
你能背诵这首古诗吗?你自己先试试。
2.说出要背诵的学生的名字。
3.分成四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古诗。
第五,课外延伸,重在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你的同学听。
2,春天是多么迷人,你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或者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
黑板设计:
刘墉
何张之
贾斯帕打扮成一棵树,
一万幅绿色丝绸挂毯垂下。
我不知道谁剪下了美丽的叶子,
二春的风像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