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音乐家肖邦的一生。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从小就喜欢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波兰舞曲》,八岁表演。不到二十岁,他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后半生恰逢波兰亡国。他在国外度过,创作了许多带有爱国思想的钢琴作品,以表达思乡和亡国之情。其中有《第一叙事》、《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有关的英雄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作品,如b小调革命练习曲、谐谑曲;有哀悼祖国命运的悲情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也有怀念祖国和亲人的幻想作品,比如很多夜曲和幻想。肖邦一生以钢琴为生,几乎所有的创作都是钢琴曲,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经常筹钱为国外的同胞演出,却不愿意为贵族演出。1837严词拒绝俄罗斯授予的“俄罗斯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自己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向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晚年生活十分孤独,他痛苦地自称“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他请求亲属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天才]

首先,另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位伯爵夫人的庄园宅邸的三个房间里。它们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白色的墙壁和明亮的天花板,窗户上有白色的沙窗帘,宽大的窗台上有倒置的金色铃铛和盛开的天竺葵。房子里有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色的圆柱形炉子。天冷时,里面的松木噼啪作响,散发出芳香的热量。三个房间中最大的一个房间里有一架钢琴。与其他天才音乐家不同,年轻的肖邦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启蒙老师是一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外套和裤子,漆皮靴子和一件色彩鲜艳但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家拍卖行购买的波兰最后一位国王的财产。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长的铅笔,经常用来敲那些迟钝不守规矩的学生的头和手指。他让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很美,于是年轻的肖邦在华沙逐渐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十岁时,他被带到一位伟大的歌手面前表演。歌手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后,俄国沙皇听了他的演奏,立即送给他一枚钻戒作为礼物。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给了奥地利,肖邦给了波兰。”在肖邦还很小,记不住音乐的时候,他可以编一些草图,让老师给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他父亲教法语的华沙学会学习作曲和其他课程。当他17岁时,他终于离开学校投身于音乐。

二是“一心一意”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第一个将一生献给乐器的作曲家。即使是李斯特,钢琴中的帕格尼尼,在晚年也转向为所有管弦乐队创作,所以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改写时,听起来一样好——甚至更好。但是肖邦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能用钢琴比任何其他乐器更好地表达音乐。无论肖邦作品的节奏是怎样的——无论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玛祖卡舞曲还是波兰舞曲——旋律几乎总是以简单的阿巴三部曲的形式出现。他的音乐不同于贝多芬的奏鸣曲,就像一首短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场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求名声。在华沙举行了三场告别音乐会后,他出发了。在他走远之前,他的老师和以前的同学拦住了他的马车,为他唱了一首合唱曲。然后他们送给他一个装满家乡泥土的银色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虽然他再也没有回来,但他从未忘记他出生和长大的祖国。

第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达巴黎后不久就成为巴黎最时髦的老师。他想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学生,价格是最高的。他在班上就像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座的手套,由仆人陪同,坐着马车来。李斯特把他介绍给杜德万特,一位以乔治·桑德为笔名的著名小说家。通过她,他被吸引到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的欢乐圈子里。但所有降临在他身上的成功和乐趣,永远无法让他忘记波兰的荣耀和悲伤。肖邦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音画。有些是取自他自己的生活——他在扎尔卡岛上拜访乔治·桑德和她的女儿们时写的梦幻夜曲和简短的前奏曲,还有那些圆舞曲——尤其是降D大调的那首,据说是他看了乔治·桑德的小白狗追尾巴后写的。但是他的音乐更大的一部分来自于他对出生地的热爱。

第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伟大作品都是以两种古老的波兰舞蹈——玛祖卡和波罗乃兹——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的宝座前稳步庄严地行进。肖邦以这种形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肖邦经常看玛祖卡舞。这是一种乡村舞蹈,波兰农民试图在充满活力和欢乐的情况下忘记生活中的艰辛。它的节奏是每小节三拍,在最后一拍,舞者的脚跟一起点击,以加强一拍。肖邦创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在这种节奏中,他表现了从悲伤、神秘到生活欢乐的各种感受。肖邦的降B小调大明曲是基于一首古老的波兰诗歌,而他的四首民谣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是关于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士的爱。甚至他的练习曲不仅仅是一些练习,还有一些音乐小品。所有想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学生都想学的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在肖邦听说波兰人一次次起来反抗俄国,却一次次被残酷镇压的时候写的。浪漫主义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肖邦的音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许是因为它不仅讲述了波兰的美丽和悲伤,还讲述了一种激昂的爱国情怀。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当他坐在钢琴前时,我觉得好像是一个来自我出生地的乡下人在向我讲述我不在时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候真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还在热情地绽放吗?“那些树在月光下依然歌唱得如此美妙吗,”这位优雅的小音乐家“迷人的微笑,愉快的态度和天使般美丽的卷发”成为了巴黎客厅的宠儿。但是在巴黎生活的经历破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易怒。一次争吵之后,他和乔治·沙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肖邦的代表作品,如果按照作品类型划分,是很多的。

比如波兰舞曲

有三首最著名的歌曲。

军队波兰舞,英雄波兰舞,幻想波兰舞。

旋转

最著名的是Op.64,1的《狗圆舞曲》,又名《一分钟圆舞曲》。

夜曲

降E大调第二首小夜曲和降D大调第八首小夜曲是众所周知的。

练习曲

最著名的有Op.10第三号告别练习曲,黑键第五号,革命第12号,马车第六号,Op.25+01,冬天的旋风。

歌谣

第一首歌谣是最著名的一首。曾被用在以二战为题材的电影《钢琴师》中。那就是电影的主人公在那栋破旧的建筑里遇到了一个德国军官。德国军官听说他是钢琴家,让他弹点什么,于是他弹了第一首歌谣。

谐谑曲

第一,第二更有名。

序幕

最著名的是《雨滴》前奏曲第15号。

奏鸣曲

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葬礼》最为著名。

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很有名。

其他还有电影《钢琴师》中也用过的《行板流畅而辉煌的大波兰舞曲Op.22》,楼主说的奇幻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