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粟沛为粟裕放弃学业,建国后想进军校求助粟裕遭拒绝:你不行

这是 粟裕将军 写下的诗句,如其所写一般,粟裕将军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沙场,奉献给了祖国,是人民敬仰爱戴的将军。

年少立誓献身革命,成年率领部下在沙场驰骋。粟裕的一生传奇且值得赞扬。

而与其有着为民、爱民、奉献自我精神的还有其 一母胞兄---粟沛

为弟谦让,自己辍学,后入革命,为民发声。

然而建国后,渴求弟弟粟裕安排一份差事的他 却遭到了粟裕将军的直接拒绝 ,并且还在其 回家两年后被直接判了刑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粟沛为何被判刑?粟裕又是为何拒绝?粟裕和粟沛当时的身份又是如何?

1903年, 粟沛 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作为家中的长子, 父亲粟嘉会 很是欣喜,粟家是个小地主家庭,父亲粟嘉会是清末时期的落第秀才,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面对儿子粟沛的到来,粟嘉会的最大欣喜便是想将其培养成封建地主家庭的接班人。

四年后,粟裕出生了。

即使二儿子粟裕出生,父亲粟嘉会也依旧是同样的培养方式, 准备把家里的两个男丁全部培养成封建家庭的接班人。

然而,两个孩子似乎喜欢与父亲反着来。

粟沛与粟裕一样,两人不喜欢封建主义的教条,反倒是对于民主革新的思想很是好奇与憧憬。

这一切还得归咎于两人的二叔。

粟裕的二叔青年时期在长沙读过书,接受了民主革新思想, 1912年毕业之后,正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时期,受到民主革新思想的二叔回到家乡创办了新式学堂。

粟裕与粟沛两个人也就没少往二叔的学堂跑去。

二叔学堂的课程很是丰富,并且 取名为“第八国民学校” ,开设的课程有国文、课程、算术、音乐等新式课程。

与父亲所教导的封建式思维论调相比, 两兄弟更青睐于民主革命思想

为了跟随二叔学习,粟沛与粟裕先后来到二叔的学堂学习民主革新的思想,也便是这番年少的学习,为日后的革命志向道路与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在于两个人的教育上, 父亲粟嘉会更重视粟裕一些 ,从其出生时父亲最开始为其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

1907年一出生的粟裕便被父亲 取作“继业” 的名字, 目的依旧是培养粟裕成为一名封建地主家庭的接班人,但后来在粟裕母亲劝阻下,还是改为了粟裕。

不过,纵使父亲这般,粟裕也依旧对于民主革命思想心生向往。

除去二叔的缘由外, 还有时局的动荡。

1911年,四岁的粟裕便经历了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会同县衙宣布脱离清政府,拥护中华民国政府,处于地主家庭的粟裕,身边的长工便是生活在 社会 底层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在长工长期底层人民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 粟沛与粟裕二人对于帮助百姓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很是向往

1913年,父亲便让两人去到私塾进行学习。

1914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讨袁护国战争。

接连的时局动荡让粟沛与粟裕二人有着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救苦救难的侠义之心 ,同时受到一些进步青年的 宣传“打倒土豪劣绅”等进步思想的影响 ,以及亲历军阀部队打到会同时对百姓残害和掠夺场面,两个人心中的革命种子便开始一点点发芽。

1918年, 孙中山发起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 ,“南北战争”也开始在湖南岳阳展开,这年的粟裕一家也因为土匪的猖獗和侵扰,搬进了会同县内。

也是因此, 二人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在结束新思想的同时,还接触了不少 社会 上不同信仰、不同思想的人,这也便使二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感情加深了。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产党的成立,想要去外面接受新知识的想法也越加强烈起来。

1924年的一个决定,正式开启了兄弟俩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想去常德第二师范学校读书。”

粟裕的声音很是坚定有力,这样的想法对于家中都在学堂念书的粟沛和粟裕来说,却让一旁的父亲粟嘉会犯了难。

因为1918年土匪的猖狂与侵扰,这年的粟裕家家道中落, 家中的钱财自是不够同时养两个孩子去学堂。

若是同意了粟裕没同意粟沛,场面又该如何整理。

看着父亲为难的模样,比粟裕大上四岁的粟沛主动告诉父亲,自己把机会让给弟弟,自己可以出门打工为家里添补家用。

粟沛的主动退出解下了父亲粟嘉会心里的担子。

粟裕来到了常德念书,而粟沛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1924年3月,粟裕到达常德,进入第二师范院校读书,在常德这个革命思想蓬发的地区, 粟裕参加了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的运动,激发了粟裕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

而另一边的 哥哥粟沛,积极参加了大革命运动,并且经人接受下加入了国民党,从事北伐的宣传工作。

两兄弟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1925年11月,国民党掀起了一股反***逆流,为了反对国民党恶势力的斗争,常德学生界以第二师范学校学生为领袖,掀起了一场反革命暴力的斗争。

粟裕也是参加其中,失败的反抗战争也让粟裕明白, 在革命运动中势必要取得一般群众的支持,否则自己将会陷入孤立当中。

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是沸沸扬扬,担任北伐宣传工作的粟沛却是为困苦的百姓勇敢发声,到处的宣传,到处的讲演,粟沛的名号开始在百姓之间响亮起来。

粟沛与粟裕一样,都在为了心中的民众而努力着。

1927年,粟沛靠借着在百姓之间的名气, 成为会同县农协筹委会主任

成为主任的粟沛依旧在为百姓的困苦奔走相告着,经常为贫困农民讲话,为佃户等弱势群体发声,保障他们的权益诉讼。

粟沛的名声更响了。

1927年5月,粟沛还出席了湖南省各县市党务联席会议

也便是这时粟沛遇到了***产党人士

李慰农 夏雪池 很早就听闻了粟沛的名号,知道会同县有一个爱民、敬民、为民操劳的好官员,两个人很是希望粟沛能够加入中国***产党。

听闻于此的粟沛自是欣喜, ***产党不仅传播民主革命的新思想,以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指导,加上爱民、为民的党派,粟沛当即便答应二人的请求。

然而,粟沛直到逝世前都不属于正统的***产党员。

粟沛被耽搁了。

距离结束会议没多久的时间, 马日事变 爆发了,从此粟沛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湖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粟沛的入党申请书也在这之中淹没。

而粟裕所在的第二师范学校也是反动派军队的重点包围对象, 反动派军队试图捉拿进步师生以此进行威胁,加入***青团的粟裕遭人告密说其是***党分子 ,反动派便在学生群体中集中捉拿粟裕。

在文寿山的帮助下,粟裕乘上了驶向当时中***中央所在地武汉的火车。

到达地方后的粟裕便接受了当时中***中央的安排进入了 叶挺 领导的由二十四师成立的教导队。

粟裕在其中经受一个多月的训练后,便正式加入了中国***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粟裕加入中国***产党,粟沛颠沛流离,反动派抓不到人便专门来到粟家找到父亲粟嘉会逼问二人的下落。

根本不知去向的父亲粟嘉会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追捕,不得不举家搬迁,且与两个儿子均失去了音讯, 长期的担忧生活加上精神不济,粟嘉会在其四十三岁的年纪便病倒了,从此没了生气。

这也是粟裕与粟沛兄弟俩最大的伤痛。

粟裕正式成为中国***产党的一员,而另一边的哥哥粟沛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隐姓埋名,粟沛先后担任过武、长、株、萍铁路局文书课课员兼办党部事务

并担任过益阳、零陵、洪江、会同等县的民报社社长,会同财政局长,教育局课长等等。

粟沛的丰富经历为其后来进行的 “迎解运动” 提供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沛与粟裕终是取得了联系。

彼时的粟裕已经是红四军的一名将领。

看着自家兄弟平安无事的样子,粟裕与粟沛很是欣喜,为了勉励粟沛积极学习,粟裕经常会给粟沛寄来抗日的宣传品以及书籍。

本就爱国心切的粟沛对此更是深受鼓舞。

两兄弟就这样彼此之间以书信进行往来,回到老家会同的粟沛一边照顾着母亲和妹妹,一边学习着粟裕送来的书籍。

皖南事变 后,为了不打草惊蛇,粟裕与粟沛转入了秘密通信,但依旧被国民党拆封扣留,并因此撤销了粟沛教育局课长的职位。

然而粟沛并不在意,只要自己和弟弟一心为民,撤销便撤销罢了。

1946年,民间声望不减的粟沛被百姓推举为了会同县参议会副参议长。

粟沛利用自己的名望在当地号召百姓积极抗日,勇敢地加入抗日的队伍序列,并号召百姓为前方的战士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粟沛在职期间,号召百姓为前方战士募捐了不少经费与物资。

弟弟在前方作战,哥哥在战后作宣传,粟家的孩子尽显中华儿女勇于斗争的血性

只要有粟沛在,百姓生活自是安稳些。

粟沛的名气越来越响,百姓的爱戴也越加浓烈,自然也是遭受到同事的眼红与嫉妒。

谁都知晓粟沛有一个在前方作战的弟弟,还是响当当的领袖粟裕。

1946年7月,国民党集中正规军近50万人, 向华东解放区的华中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

而作为华中野战军指挥的 谭震林与粟裕 自是要奋起迎击 ,率领19个团3万余人,历 时45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5.3万人 。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1947年, 粟裕先后率领华东野战军发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战役,粟裕的带兵有道加上足智多谋的战略,“不败将军粟裕”的名号也渐渐显露出来

名气越发响亮的粟裕让哥哥粟沛满是自豪。

而这一切与粟裕的严苛要求无法分割,为了能够打胜仗,粟裕已经很多年没回家看过了, 陈毅还劝粟裕,离家这么久了回家去看看,但粟裕总是坚持说等到打了胜仗,再回家去。

为了在战役中发挥最优的水准,粟裕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对自己都是详细的高要求标准,这也是粟裕能够成功的缘由之一。

1949年10月3日,会同解放。解放军驻城部队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临时的维持治安委员会,享有名望的粟沛更是直接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粟沛上任后,恪尽职守, 劝降了不少痞匪改邪归正

1950年正式担任剿匪委员会委员的粟沛,加大审查力度,严查剿匪,为我党的剿匪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是常胜将军,一个是百姓爱戴的官员,粟家两兄弟的名号很是响亮。

一次吃饭的间隙,粟沛向粟裕提起能否让其为自己安排一个学校的工作,自己终是想要弥补几年学堂的遗憾。

当粟沛询问过后,却遭到了粟裕的强烈反对,这是为何?

“哥你想去哪个学校?”

粟裕仔细的询问着粟沛的答案。

“华东军政大学。”

听到于此的粟裕沉思了,华东军政大学是有着二十几年革命 历史 的学校,并非不是粟裕不愿意让哥哥前去,而是 身份的问题太敏感

原因不是其他,而是在 1924年,粟沛加入过国民党

纵使后来得到了李慰农和夏雪池的引荐,但因为当年党组织遭到破坏的关系,从此粟沛入党的消息也便石沉大海。

粟沛身上的标签依旧是“曾经的国民党旧部”。

光这一个头衔若是想进入有着二十年***产主义思想熏陶的华东军政大学,怕很是困难。

最大的诟病便是扬言粟裕“公权私用”。

一直倡导清廉自守的粟裕 将军如何能够允许旁人利用他的旗号将此事添油加醋传播出去,在粟裕眼里则是 严谨的“公是公,私是私”, 即使是自己的亲哥哥也不得打破这项原则。

粟裕建议自己的哥哥去到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这个学校 主要就是收容解放前国民党的旧职 ,粟沛进去后不仅不会遭受旁人的指点,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学习。

看着粟裕坚持的语气,粟沛明白粟裕的清廉自守,也不愿为难自己的弟弟,于是 告知粟裕自己决定还是回到家乡去。

回到家乡的粟沛凭借自己为百姓做的实事得到了不少革命人士的肯定,还被 评为迎接解放军的有功人员,因此当地政府分配给粟沛一个中学副校长的工作。

然而不过两年时间,粟沛便被抓了起来。

1953年,粟沛被逮捕入狱。

原因是因为曾是国民党旧部的关系,粟沛被判定为“反革命”。

为百姓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粟沛被冤枉入狱。

粟沛所在的学校里有位女老师喜欢写揭发材料诬陷他人 ,而粟沛因为是粟裕将军的哥哥,这层身份重大,加上粟沛确实曾经在国民党旧部谋职,粟沛也便成了这其中的对象。

被揭发的材料当中有位叫做 黄元昌 的人被诬陷为从事破坏革命活动,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也便将粟沛拉下了水。

粟沛家与黄元昌家确实有着几十年的来往,如此亲密的关系加上粟沛曾经的经历,粟沛被判了刑。

纵使有功,粟沛也还是入狱了。

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入狱后不久的粟沛便因被诬陷加上忧思成疾,患上了痢疾。

1954年2月, 粟沛因病离世。

而其冤屈在 1984年12月,经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理才得到洗刷 ,宣告粟沛无罪,并肯定了其在迎解工作中的较突出贡献。

五年后, 1989年2月5日,粟裕逝世

按照粟裕生前的要求, 将其骨灰撒在其曾经频繁转战的福建、浙江、上海等城市的土地上,要求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待在一起

留给粟家后代的是继续延续着两位爱国将士的革命事业。

粟家的两位好男儿,一个以“武”闻名全国,一个以“文”受百姓敬仰。

向走在革命前线的粟裕将军致敬,也向时刻为百姓发声的粟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