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ownia
这是泡桐树
泡桐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落叶乔木。
原产我国,除个别种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分布到越南、老挝外,其他各种均为我国所特有。我国具有完整的泡桐属植物种群,这为选育良种,实现泡桐生产良种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泡桐树 - 形态特征
泡桐树皮灰色、褐色或黑色。幼树树皮光滑但皮孔显著,大树逐渐纵裂。叶枝稀疏,树冠呈圆锥状或伞状。大多数树种属假二杈分枝顶芽越冬后枯萎。叶对生,叶大而长柄,随树龄增大叶面积逐渐变小,花序为聚伞圆锥形,花具柄,花萼肉质,倒圆锥状或钟状,花冠大,紫色或白色。果为蒴果,卵状或椭圆状,种子椭圆状,很小,数量多。
泡桐树 - 各种概况
我国泡桐天然类型很多,包括野生型和半野生型,泡桐种源分布数量在世界上是最丰富的国家。据中国农林科学院初步调查,我国泡桐有九个种和两个变种。即白花桐、兰考桐、楸叶桐、毛桐、台湾桐、鄂川桐、南方桐、川桐、米氏泡桐(海南岛桐)。一个变种为光泡桐,是毛泡桐的变种;另一个变种为成都泡桐,是鄂川泡桐的变种。
(一)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
泡桐(中国植物图鉴)、大果桐(河南)、大泡桐(四川),P.fortunei(Seem)Hemsl
树干通直高大,是本属干形最好的种。叶长卵状心形,背面为长柄树枝状毛。花序枝窄小,成圆柱状或窄圆锥状,是本属最小的。花萼浅裂至1/4钟状,毛一般在开花前就开始脱落,开花时极大部分脱光。花冠白色或浅紫色,腹部皱褶不明显,基部稍前弓曲,上唇至檐部处向下唇压扁然后反卷,花长8—12厘米。果长6—11厘米,壳厚3—5毫米。花和果均为本属最大的。生长迅速,高可达40米以上胸径近3米。
本种是南方分布最广的种;遍布于长江以南,东起台湾,西至云南最西面的高黎贡山;南到两广直至越南和老挝的北部。普遍存在于100—500米低海拔地区,云、贵、川山地及鄂西可分布到1500米。解放后引种到陕西武功、山东泰安和北京,现在北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
(二)鄂川泡桐
P.albiphloea Z.H.Zhu sp.nov主干较通直,树皮在7—8年生前呈灰白色,较光滑。叶卵状或长卵状心形,成熟叶厚革质,上面光滑具光泽,背面密生具有长的毛发状侧枝,短柄树枝状毛,花序枝较长,一般40厘米左右,花序枝呈窄长的圆锥状,有时不具侧枝呈长的圆柱状,聚伞花序总梗一般短于花序近2倍。萼浅裂1/3—1/4,萼筒较细长,开花时毛一般不脱落,以后逐渐脱落或不脱落,花紫色,长7—8厘米,内有紫色细斑点,花冠漏斗状。果矩圆状椭圆形,4—6厘米。先端往往偏向一侧。成熟果被毛大部不脱落。分布于鄂西的恩施地区、川东及四川盆地,野生或栽培。多在海拔200—600米低海拔丘陵山地。自然接干性强,果形似楸叶泡桐,但花冠形状、叶形、被毛和自然分布区等均不同于楸叶泡桐。
本种有一变种—成都泡桐:P.albiphloea var.chengtuensis Z.H.Zhu。
它与鄂川泡桐的区别主要是成熟叶光滑无毛,花冠内无紫色斑点,成熟果大部脱毛,一般不结实,过去有人误认是川泡桐,显然是不正确的。果矩圆状,长4—6厘米,最宽处直径1.5—2.5厘米,果壳厚2—2.5毫米,有明显总梗的聚伞花序,浅裂的萼片等等,明显区别于川泡桐。它的分布区别与川泡桐。它的分布区基本与鄂川泡桐相吻合,它自然接干性强,在四川盆地大量栽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