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想画辛弃疾——600字作文

作文我想画辛弃疾——600字作文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漫漫长河中,杰出词人辛弃疾可以说是一位建立了灿烂业绩的文化巨星。同时,作为我们济南人的老乡,辛弃疾还是一位一生都致力于统一祖国的民族英雄。近日,记者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故居进行了踏访。

第一进院落:战袍飘飘宝刀不老

6月5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辛弃疾的故居——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在四风闸村的东南边,有一片壮观巍峨的仿宋建筑群,在周围的一大片麦地里特别显眼。从村头的公路上远远望去,真有点宋代大宅院的感觉,这片建筑群就是新建的辛弃疾故居。在遥墙镇文化站站长张兆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村东公路行走,5分钟后便来到了坐北朝南的建筑群旁。

张兆金告诉记者,辛弃疾故居占地29.3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采取宋代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各进院落展馆、亭榭错落有致,与院内景观谐为一体。

记者看到,这组仿宋建筑群的大门是巍峨壮观的四柱三门石坊,正门横额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辛弃疾故居”5个大字。整座牌坊气势宏大,蔚为壮观。穿过石坊,为一六角碑亭,石碑正面刻的是稼轩公遗像,下方碑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5月11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凤闸村。”背面刻的是“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末”。默诵碑刻,词人一生的悲壮历程便历历在目。

碑亭后面是第一进院落的中心,这里矗立着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像高2.8米,用辛弃疾家乡历城特产“绣川绿”花岗石雕塑。只见在绿树鲜花的簇拥下,雕像中的辛弃疾头戴儒巾,身披战袍,腰跨宝刀,昂首凝视远方,一代词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呼之欲出。

第二进院落:义胆忠魂一代词宗

步入第二进院落,首先看到的是稼轩故里碑,碑高3米左右,上面刻有“稼轩故里”4个镏金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碑基为高台,台周均用雕琢精细的石栏砌成。

绕过稼轩故里碑,宏伟壮观的主展厅便映入眼帘。主展厅由中、东、西三座展室构成,均系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中展室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楹柱挂对联:“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匾额与楹联皆为郭沫若先生1959年撰写。步入展室,迎门处辛弃疾半身雕像令人肃然起敬。展室四周集中书法、绘画、摄影、木刻、雕塑等艺术手段,构成了62米长的展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辛弃疾豪放悲壮的坎坷一生。记者与其他游客驻足观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可是咱的济南老乡!”张兆金对记者说。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他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20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韩祐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于1207年病逝。

东西展室按“文东武西”的传统方位由雕像和壁画构成。其中,西展室为“义胆忠魂”。室中央坐落辛弃疾身披战袍、视察敌情的一组雕像,形象刻画了辛弃疾鞍马急征、抗击金兵、倜傥英武的儒将之风采,再现了词人当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营生活。壁画“从大夫之教”到“活捉逆贼”,描绘了辛弃疾驰马渡江、突入军营、生擒叛徒的历历场景,幅幅形神兼备、摄人心魄。

东展室为“一代词宗”,展室中央是辛弃疾豪气逼人、紧锁眉宇的塑像,再现了抗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之情。壁画则从《美芹十论》到“报国无门”,展示了爱国词人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第三进院落:品操功业不可多得

“辛弃疾不光是一位民族英雄,还是一代文学巨匠!”张兆金指着壁画介绍说,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

在东展室的东侧,在一片竹林的掩映下,一扇木门轻轻推开就来到后院———第三进院落,后院是仿宋民居院落,再现了词人所处的时代氛围,水池、藏书阁、议事亭等仿古建筑慢慢来到眼前,记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徜徉在800年前的时代中。记者注意到,各个院落四周都由花园环抱,置身其中,花木扶疏,清静幽雅。

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认为,辛弃疾是一位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英雄豪杰,如果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看待,那是不够全面的,尽管他在词坛上享有盛名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其中的许多名篇,如“登建康赏心亭”所写的《念奴娇》和《水龙吟》,“书江西皂口壁”的《菩萨蛮》等等,都是他在担任军政职务时的作品。因此,辛词基本上可称作是英雄豪杰之词、男子汉大丈夫之词。“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在历史上,辛弃疾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和论文在宋末士林广有影响,可惜《稼轩集》明朝以后散亡。今有辑本,仅存诗120余首,已远非全豹。稼轩的创作以词成就最高,词集中有汲古阁影宋本《稼轩词》4卷,又有元刊本《稼轩长短句》12卷。今人邓光铭编撰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620余首,最为完备。

作为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彩,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可以说,辛弃疾的品操功业和文学贡献,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是不可多得的。

与辛弃疾的邂逅作文600字

月夜,我伏在案边,手中是辛弃疾的《破阵子》。读它,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再加上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壮词”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他化身为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本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只能沉痛慨叹“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他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多数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痛定思痛,当朝当代,钱潮涌地,欲浪滔天。穷乡僻壤衣食问题还没解决,星级酒店有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爱国热忱何在?

将头转向窗外,霓虹灯无比闪耀,我却感到格外刺眼。

作文《辛弃疾对剑说的 话》600字

我读辛弃疾

月夜,我伏在案边,手中是辛弃疾的《破阵子》。读它,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再加上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壮词”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他化身为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本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只能沉痛慨叹“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他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多数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痛定思痛,当朝当代,钱潮涌地,欲浪滔天。穷乡僻壤衣食问题还没解决,星级酒店有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爱国热忱何在?

将头转向窗外,霓虹灯无比闪耀,我却感到格外刺眼。

我想对辛弃疾说的八百字作文

听惯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原贸然以为辛老是僵卧溪堂、伫立愁苦的词家。殊不知辛词婉约中的淡淡情愫含有深沉的政治意味。“词人的本色是武人,武人的本色是政人”。有人说他的豪迈词作稍过了火,也有人说他晚年开始收敛、甚至懦弱。我认为这些言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评价辛弃疾。

他,以武起事,由文而武。在手执软笔时,他失去了钢刀利剑,但没有失去一个武人的信念。他真正奔走沙场的时间只有二十余年,但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士。他是一个悲愤的武士。闲置二十年对一个满腔热血的武人来说岂止是羞辱。“闲愁最苦”、“烟柳断肠处”都无法真实地描绘辛弃疾心中的痛苦。能让一个九尺男儿写下“断肠”之词,可见他的内心已被煎熬地何等苦闷!后人读着他所谓的婉约名作,读到的是令人怵目的呼唤,使人感受到在他内心堆积已久的愤懑。

他也是一个可悲的武士。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一遍遍的哭声、一次次的表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看着金人的势力日益壮大,南宋疆土收复可能日趋渺茫,再加上自己又不被委以重任,辛弃疾心中却还是存有希望。他仍幻想自己的坐骑如曹操的卢那般奔驰于沙场。在大势不在时,仍念着“赢得仓皇北顾”,再“问何人会解连环”,实在令人读罢心中隐隐作痛。南宋局势已无力回天,空有满腔抱负,任凭如何宣泄,也无济于事。可辛弃疾依旧问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种心情已经不能用悲愤来形容,在后人看来,则已是一种可悲!难怪说他因爱国而生怨,听说在一二零七年的九月,他去世前仍是嘴里不断这喊着“杀敌”知道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有着岳飞的霸气,却不似岳飞的境遇。在晚年的诗作中,他流露出了些许感性的内容,在那首《青玉案》中,不在笑语盈盈中,不在宝马雕车中的脱俗女子仿佛是他自己的写照,他把自己比作是孤高自恃、自甘寂寞的奇女子,这无疑使人感受到他处境的悲凉。一个堂堂武人竟落得如此境地,真是人生一大悲剧。

辛弃疾的可悲缘于他的生不逢时。倘若他能遇到刘备、孔明这样慧眼识才的君王将相,假使他能够生活在国泰民安的盛世大唐,或许他的命运会改变吧。也许凭着强壮勇猛,它能助蜀汉一臂之力,抑或成为像魏征、狄仁杰这样的贤相。虽然,中国历史舞台上会少一个大词家,但肯定会留有辛弃疾的名字。辛弃疾作为一名武士,一生都念念不忘着战斗,虽然跃马横刀的日子屈指可数,但他仍是一名武士,是一位被后人景仰的英雄。

辛弃疾之梦800字作文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南宋灰飞烟灭了,留下一段凄楚的梦。梦里依稀,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仗剑走边关,执笔抒豪情,“吹角连营,挑灯看剑”。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介文人,一个境界很高的文人,没有陈词滥调,没有华丽辞藻,唯有一腔热血,浩然正气。想当年,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率义军,抵金寇,保国土,征战于崇山峻岭间,与万千热血男儿一起将青春挥洒于刀光剑影中。动乱时期,刀笔相随,一字一词均是兵勇。可惜,他手中的笔能绘出千古美文,却不能力挽朝廷于狂澜之中,使之免于战火,免于崩裂。

他的笔端,除了豪迈奔放以外,更多了一份沉郁悲壮。腐败颓废的朝廷,千疮百孔的疆土,水深火热的民众,凝结成他心中恒久的忧伤与凄楚,沉郁与悲凉。一腔报国良愿最终只能化为铿锵文字,响彻历史长空。

无奈,除却无奈还是无奈。他不愿学晋代的张翰,贪恋家乡鲈鱼味美就选择归隐,更鄙夷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他一心想着何日方能铲除顽敌,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然而,岁月流逝,恢复中原之梦终究成空,空余下文人的一腔遗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或许他在这个世间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闷。

他眷恋他所眷恋的一切,他憎恨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选择他所要选择的,他摒弃他想摒弃的。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他感到一种无限的悲凉。他的梦似水,在流淌,他的心思在天涯飘荡,思绪无常,“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一个字:愁!

愁得无以言说。

细细想来,眼看着万里江山化为焦土,这忧国忧民的优美诗词自是字字含“愁”。历史,如洪涛滚滚而来,转瞬之间又滚滚东去。岁月碾走的只是往日尘烟,留下的却是词人永恒的精魂——豪放悲壮之词,千百年来,回响不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历史的风云隐隐淡去,我依然听见他内心的铿锵呐喊,依稀看见他披甲上阵冲锋于刀光剑影之中。 '

辛弃疾之梦——作文700字

的起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我们美好灿烂的一生便由此开始。那一刻就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然而人生的起点不只是我们出生那一个。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起点:有使人通向成功彼岸的;也有使人坠入失败深渊的。其实每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志向有所差别,所以才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十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两个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踌躇满志得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那片土地。他们要在那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两个年轻人的起点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个年轻人是乐观主义者;而另一个是悲观主义者。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奋斗,那个乐观的人获得了成功,在社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那个悲观的年轻人却一事无成,在生存和被社会淘汰的边缘上苦苦挣扎……

每个新起点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它。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其完成一半时,乐观的人会说:“只剩一半了!”;而悲观的人会说:“还有一半!”。这充分的反映了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识。

由此可知,人生的每一个起点都无所谓好坏,只不过在乐观的人看来都是通向成功彼岸的;而在悲观的人看来几乎都是通向失败深渊的。

人生是丰富多采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许多起点,要想把握住每一个起点,你就要学着作一个乐观的人,这样你就会感觉到人生的美好,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航标,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

有关辛弃疾的作文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您凭栏远眺

双目凝然

夕阳如血

映在你脸上

却泛出冷光

灯暗黄,灯下

你抚剑长叹,悲慨万端

英雄梦,已成空

一切终究烟消云散

空留一世惆怅悲酸

遥想从前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那个吹角连营的当年

手中的剑

发出了锐利的光芒

在那过秦关吞残虏的英雄道路上

要将扬州路上苦难的泪

拭干

要将拂狸祠下胡虏的血

饮完

可怜白发生

心未死,鬓已残

想报国却被奸佞误

才报国无门,请缨无路

山河破碎

也碎了你的肝胆

笑容里藏着一丝苍凉的绝望

目光却深情坚定地望着北方

且不顾那生前身后名

可那君王天下事

依旧不能了却

啼鸟还知如许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我,醉明月

赞美辛弃疾的作文500字

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的美好祝愿;李白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豁达开朗;而你,有的尽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爱国情怀。因此,辛弃疾,我崇敬你。

辛弃疾,你一生兢兢业业,一心想要精忠报国。你在家乡率先起义,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本着坚定的信念反金犯禁抗敌报国。后来你遇到了耿京,与他***商大计,与他奋起反抗,你尽自己所能,竭自己之力,满腔热血鼓舞起无数士兵的斗志。当义端窃走你的大印投奔金兵时,耿京的斩令落地,你却沉着冷静地请求三天期限,杀叛徒取大印。你跨上骏马,挥鞭向附近的金兵的营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而在山道上,你英勇果断,手起剑落,搜出军印,将义端的头颅挂在鞍上,催动坐骑,回营复命。

辛弃疾,你的赤子之心,让人震撼;你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你想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地杀敌报国,因而你组建了“飞虎军”,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一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队伍。可谁又曾想到,你当初可是冒着杀无赦的危险地上请呈;谁又能记得,你当初在期限二十天的时间里而做出的努力。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是为民,是为家,更是为国啊!

辛弃疾,你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在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时,还是在“单骑闯敌营,午仞数杀敌”的豪放风采中,都是那么的真挚。你晚年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且身体虚弱,仍心系国家。在九月十日,你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时如同又飞骑在战场上,对着金人砍杀,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辛弃疾,你的爱国情怀让世人震撼,你的以天下为己任,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的赤子之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什才是精忠报国!因此,辛弃疾,我崇敬你。

以《我是辛弃疾》为题500字作文

月夜,我伏在案边,手中是辛弃疾的《破阵子》。读它,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再加上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壮词”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他化身为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本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只能沉痛慨叹“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他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多数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痛定思痛,当朝当代,钱潮涌地,欲浪滔天。穷乡僻壤衣食问题还没解决,星级酒店有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爱国热忱何在?

作文《辛弃疾文化公园》300字

今天,我跟妈妈、阿姨、还有一位好朋友一起去神女湖游玩。

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地的鲜花,它们有红的、白的、粉的……竞相开放,好像在迎接我们一样。我们在门前的空地上打闹嬉戏,一阵微风吹来,树上的叶子也纷纷落了下来,好像要跟我们一起玩耍一样。有的还飘到空中,好像要跟我们捉迷藏一样。之后,我们又在草坡上野餐。草地上有小花、有小蘑菇,还有小麻雀呢!我们高兴地玩了很久,又到了一座石桥上去,那里有很多人,还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从石桥上往下看,看到的湖水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飞鸟、高山、还有我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神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