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湟的职业是什么?

陈佐湟

陈佐湟出生于中国上海,1965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夏天,应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邀请,陈佐湟赴著名的TanglewoodMusicCentre和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学习,获得65438至0982音乐硕士学位。65438年至0985年,他作为指挥家被美国弗米契根大学授予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

中文名:陈佐湟

Mbth:左黄晨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7年4月

职业:指挥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主要成就:重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上海爱乐乐团。

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奋斗终生。

组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贵阳交响乐团。

代表作品:复活、雪颂、斯拉夫舞、欢乐颂。

中国著名指挥家。

1985-1987,陈佐湟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学院任指挥副教授,期间被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65438年至0987年,陈佐湟任中国中央乐团指挥,带领乐团赴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美国24个城市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和演出。乐团的音乐会大获成功,引起轰动,受到美国观众和乐评人的一致赞赏。此后,他先后率领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汉堡青年交响乐团在欧洲、美洲、亚洲成功巡演十余次。

从1990到2000年,陈佐湟被聘为theWitchitaSymphonyOrchestra的音乐总监和指挥。从1992到1996,陈佐湟还是罗德岛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指挥。其间,陈多次获得美国堪萨斯州及罗德岛州政府颁发的艺术奖及嘉许状,深受乐手及听众的赞赏及尊敬。

陈佐湟多年来应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指挥音乐团体。包括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古本河交响乐团、冰岛交响乐团、科罗拉多交响乐团、弗吉尼亚交响乐团、太平洋交响乐团、哈拉帕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交响乐团、VancouverSymphonyOrchestra、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美国Tanglewood音乐节管弦乐团、HamburgYouthOrchestra、TheRussiaPhiharmonicOrchestra、SlovzkRadioSymphonyOrchestra、以色列HaifaSymphonyOrchestra等三十多个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包括香港交响乐团、釜山交响乐团、台北交响乐团陈佐湟的指挥艺术得到了观众和乐评人的一致好评,被称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具有站在任何乐队面前的权威”,“他的指挥艺术充满了强大的艺术魅力”。陈佐湟还多次受邀担任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陈佐湟一直担任中央乐团交响乐团的指挥。美国威奇托乐团音乐总监(1990-2000);罗德岛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92 -1996)。

1996年,陈佐湟辞去部分驻外职务回国,在原中央乐团的基础上参与组建中国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首任艺术总监(1996-2000)。中国交响乐团实行了国际上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音乐季演出制度。几年来,邀请了数百名国际优秀音乐家与乐团合作,演奏了大量中外交响乐作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陈佐湟带领乐团在国内多个城市和西欧三国、日本、墨西哥等地巡回演出,获得了观众和乐评人的一致好评。

2002年至2006年,陈佐湟还担任UNAM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2004-2008年任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2006-2065 438+00任韩国仁川爱乐乐团音乐总监。2007年,经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推荐,被任命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2009年成立中国第一支私人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艺术总监。2010-2012组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担任首席指挥。2010-2015出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先后率团完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加坡巡演,获得一致好评。2065438+2003年2月底,他指挥贵阳交响乐团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完成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贵州省的首演,使这首举世闻名的歌曲成为贵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陈佐湟现为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及乐团荣誉指挥。同时,他作为贵阳交响乐团的终身名誉指挥,定期与乐团合作演出。

世界音乐

第一次听到钢琴的旋律,是在隔壁的窗台下。陈佐湟记不清自己站了多久。他只知道,从那一刻起,他的心就被这个美妙的声音抓住了。无论是在动荡的岁月,还是在异乡,音乐带给他的感动都是他精神上的慰藉和一贯的向往。

如今,陈佐湟作为国家大剧院的音乐艺术总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国外乐评人给的评价是“他无疑有站在任何乐团面前的权威”。尽管如此,陈佐湟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每一次演出,无论大小,他都会像一次神圣的精神洗礼一样认真。

成千上万的人演奏和声。

作为艺术总监和指挥,陈佐湟压力很大。如此大规模的音乐盛会,在国内前所未有,艺人云集。组织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但陈佐湟相信,凭着大家对世博会的热情,“千人交响曲”一定会成功!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的第一个演出季也进入了重要的筹备阶段,演出基本满员。

1996年,陈佐湟拒绝了美国两个州乐团的高薪续约合同,回到北京,与志同道合的人在原中央乐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四年后,当他离开时,国窖成为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亚洲第一支交响乐团。

回到上海,担任重组后的上海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过去几年,上海爱乐乐团一直由陈佐湟担任指挥。

现在,它正走向“演奏充满生命、色彩和个性的音乐,而不是演奏完美音符的管弦乐队”。

因为投入太多,左手被右手握着的银色指挥棒划开。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陈佐湟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示意大家不要理会音乐以外的事情,双手还在继续有力地跳跃。到运动结束时,他的乐谱已经被染红了。

在带领国内乐团赴海外演出之前,陈佐湟总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在选歌上,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呈现中国音乐。出国后,他应邀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30多个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对他来说,这是了解世界音乐的最好机会,也让他从世界各地吸收音乐艺术的精华。他热情、严谨、富有魅力的指挥艺术受到了全世界观众和音乐家的欣赏和喜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普及音乐,向世界推荐中国交响乐的新作品和新人方面的不懈努力。

租一架钢琴,踏上求学之路

上海南昌路是陈佐湟出生的地方。陈家有很多名人。陈佐湟的大舅是儿童作家陈伯吹,父亲是爱国作家陈如晦,哥哥陈佐洱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表弟陈佳洱是前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母亲是大学的俄语老师。成长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走上音乐道路,有很多偶然因素。

小学时,陈佐湟随调到厦大任教的父母搬到了“钢琴岛”鼓浪屿,隔壁的琴声让他停了下来。“那时候家里没有条件买琴,我妈就在邻居家租了一架旧琴,我每天可以练一个小时。我还记得那架钢琴上有两个青铜烛台。可想而知,生产的时候没有电灯!”但就是在这架已经跑调多年的钢琴上,陈佐湟开始了他的音乐之旅。陈佐湟听说一个弹钢琴的邻居在跟他妈妈学俄语,就跟着他去找老师。后来他才知道,启蒙老师是钢琴家尹承宗。不久后,陈佐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相比现在的琴童,我9岁开始弹琴,起步晚。我很高兴看到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但是,家长千万不要把音乐变成孩子的负担。毕竟成为专业音乐人的几率很小。”虽然是题外话,但陈佐湟还是谈到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女儿小时候,我也让她学音乐,但当我发现她不在的时候,我尊重了她的意思。后来她读完MBA,找了一份和音乐无关的工作,她还是很感激小时候学音乐的经历。”

可惜中学还没上完,“文革”就开始了。在石家庄郊区,陈佐湟开始种水稻,开荒、插秧、收割,四年面朝黄土,真的很辛苦。对于音乐,那双曾经在键盘上翩翩起舞的手愿意就此止步吗?沉浸在笔记里的思想,更不可能放弃追求。反而是被压抑的欲望在陈佐湟的心里种下了更大的音乐种子。

无声的指挥课

那段特殊时期,他开始偷偷向以前的老师借乐谱临摹,学习配器,作曲和声,偶尔坐火车去指挥郑小英那里上课。“为了不被发现,我提前把乐谱背下来,然后来找她对比图片和品行。完全是在没有声音的地下状态下,靠记忆和想象进行的,就像打手语一样。郑小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她对乐谱非常熟悉。她会提醒我别忘了把它给这里的单簧管,乐队要在这里呼吸。”“我总能把乐器配在纸上,对准空气,这让我很紧张。我想接触真正的乐队。当时除了模特组,一般的乐队都已经不工作了,只有电视纪录片才会用配乐,所以我让朋友试着接了一个任务。没想到,我的音乐真的在电视上播放了。”就这样,陈佐湟成了新闻电影乐团的指挥,这是文革时期为数不多的能继续工作的乐团之一。其间,他花了200块钱从“物业办”买了一架德国老钢琴,辛辛苦苦搞了一辆三轮车,还被工宣队批评了一顿,但比起拥有钢琴的兴奋,批评几句算什么?

中央音乐学院1978恢复招生,离开教室12的陈佐湟终于可以返校了。此时,女儿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父女分别坐在大学和小学的“一年级”。在这个日后对世界古典交响乐坛影响巨大的78级精英班里,走出了谭盾、陈其钢等多位著名艺术家,陈佐湟因为年龄和“京考区第一”当选作曲班班长。

音乐艺术博士

“我们同学关系很好。唯一困扰我的是,十年过去了,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没有人拒绝晚上按时回去睡觉,而是留在琴房练习学习。起初,我催促他们,但事实上,我和其他人一样饿了。后来我干脆加入了‘不关灯的人’的队伍。”

陈佐湟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搬家,所有的同学都来帮我。谭盾和叶小刚一口气帮我把老钢琴抬上了三楼,然后邵恩在我家煮。前段时间同学聚会,他们跟我开玩笑:你把最贵的家搬了一次!”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陈佐湟被小泽征尔推荐到美国学习音乐。初到美国,一句英语都不懂,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他甚至从未听说过教授在课堂上列举的一些作品。但在1985年,他获得了密歇根大学100多年来第一个音乐艺术指挥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把自己锁在图书馆里。

直到今天,陈佐湟仍然有每天读谱的习惯。有些人不理解:“那些动作你已经会背了,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他的回答很简单:“不看乐谱我睡不着!”“托斯卡尼尼说:如果观众感受不到我的存在,只听到音乐,我会很荣幸。陈佐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如此。多年来,他总结了指挥的最高境界:“我不把自己当成‘第三人称’来解释作曲家想对听众说的话,而是把自己融入音乐,作为作曲家与乐队站在一起,用‘第一人称’来打动听众。"

65438年至0987年,陈佐湟带领中央乐团在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24个城市演出。这场演出被视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这是中国表演者首次在海外大规模亮相。海外观众通过这次巡演重新认识了中国的音乐,“陈佐湟”一词开始在国际交响乐坛站稳脚跟。

陈佐湟说,是一个信念让他一直走下去:“无论中国音乐人走向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的根永远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