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无数哲人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不仅仅是因为古希腊关于音乐与建筑关系的奇妙传说,还因为它们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不同的艺术虽然各有特点,但又有内在的联系,使艺术家能够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启发,使各种艺术相互“移植”和融合成为可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是指如果音乐的时间流完全凝固,我们可以从音乐或乐谱中看到严格的数学比例、对称与平衡以及音乐形式与建筑结构的联系等造型特征。符合法律法规的建筑材料组合,可以给人以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也具有时间艺术的一些特征,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渐铺开,放在时移序列中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发展,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简单明了的节奏,又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音程等规律的变化体现抑扬顿挫的节奏,颇似音乐中的序曲、展开、渐强、高潮、重复、休止符,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旋律感。北京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景山,沿着七里中轴线绵延,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前奏、渐强、高潮、捆绑。数百个大厅错落有致,有主体,有衬托,有对比。宏伟的空间序列就像一个群体。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各具特色,闻名于世。它们是极具音乐性的建筑,闪耀着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音乐天赋的智慧。明清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引人入胜,回音壁内壁光滑平整,使外界声音沿内弧传递,久久回荡。如果站在墙前轻轻哼唱,和声就起来了,深沉婉转,表情就美了;如果你放声歌唱,回声将无处不在,响亮而粗糙,萦绕耳际,震撼人心。河南省单县的蛤蟆音塔,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这座塔虽然不高,却以“惊人的声音”而闻名。如果游客用手掌撞击这座塔,它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就像成千上万只蟾蜍在耳膜里唱歌一样。在外国古代建筑中,也有著名的具有“音乐性”的塔式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楼。塔顶装有七个刻度钟,可以发出“do、re、ml、fa、sol、la、sl”七种声音,是一座有趣的“音乐塔”。比萨斜塔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楼。每当教堂举行仪式时,塔上的钟就会发出优美的音乐。在泰米尔印度的一座古庙里有一个“音乐楼梯”。踩楼梯或用木头轻轻敲击时,会发出不同的音高。这个楼梯是用不同材质的花岗岩反复加工,按照规律建在不同的位置。这里不仅有音乐塔和梯子,还有可以演奏音乐的桥梁。日本丰田有一座31米长的人行音乐桥。桥两边有109音响栏杆。行人按顺序敲击栏杆可以演奏一首法国民歌(在桥上),敲击另一边可以演奏一首日本民歌(故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筑、音乐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三位一体的建筑。马赛的音乐魔墙就是一个例子。1984年3月,马赛第二条地铁通车,一叠神奇的绿色墙壁开始在卡斯特拉纳地铁与公众见面。当人们经过它的时候,它会发出一阵阵伴随着行人脚步节奏的音乐。原来,这是一面不寻常的魔法墙——音乐墙。音乐墙借助电脑的功能播放音乐,电脑的内存存储各种基本音符和短句,形成作曲系统。当行人经过音乐墙时,他们改变光电管的光强度。这些信息被计算机接收,经过特殊的程序处理,就变成了根据行人穿墙的动作而准备的一套音乐。行人既是音乐的演奏者,也是音乐的欣赏者。除了法国音乐的魔法墙,美国的公园和游乐场也有有趣的“音乐地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爱美,追求美,渴望享受美。音乐美和建筑美是现代生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平衡、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变化、个性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规律,这些规律在审美信息方面与音乐创作的艺术规律密切相关。建筑设计师如果能多了解音乐,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在建筑创作和设计中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由,更多有益的启迪和美妙的灵感。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当他走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柱廊上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中国建筑师梁思成也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立面谱写了无声的乐章,他也从颐和园长廊中找到了和谐的韵律。站在景山山顶俯瞰故宫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音乐和建筑是不同种类的艺术,虽然是不同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确实生动地揭示了音乐和建筑的密切关系,以及共同的审美信息、规律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