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嫁白马王子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么得少女的心?
这是关于读书和阅读的问题,也是关于孩子教育过程的重视和经验问题!
______________
这个关于学习、读书、生活的悲剧故事中,有两个更加可怜无知的悲剧在继续中:
简单、任性地把孩子迷恋“总裁”小说,欲打工等当“萌萌的公主”,归责于“小说”。
读书,学习,在当今社会是很自然的事。
深读其书,我们任何人都会追随书中的道理、甚至因此而崇拜其中的人物的某些特质,这本是很正常的。也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所以,这不是读书的错,更不是书的错!
有病则乱投医——把孩子的书中的故事沉迷当作病。
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有没有事先详细的咨询过多少老师、医生,有相同经历的父母。
把孩子的行为当作“病”,当作不可挽救的“病态”,贸然带孩子看医生,这可能不解决孩子的心理认知障碍,而且可能会极化孩子的心理阴影。特别是就医无明显效后,身边的人可能会“另外相看”,把孩子当作“无药可救”之人!这样会彻底毁了孩子的前途!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出各种问题,就不叫“熊孩子”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孩子因为好奇和勇气,而成了老虎的盘中美餐,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我们家长、社会、教育的过错和责任!
学习≠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
人这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此“习”非彼“课本”知识之“习”!乃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研习!这岂是一个小小的“课本”能完成的!
故事中的孩子,应该是在家庭和学校,除了课本和老师家长“要求的经典名著”,基本上没有读过“自己喜欢的书”的可怜“读书”虫了!
也正是家长和社会教育目的偏移,只强制学习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过程,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认识问题,才导致孩子没有与年龄相符的知觉能力,没有与年龄相符的判断能力。
从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家长并没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孩子看“总裁小说”的倾向,也没有引导。这和大部分家长的认识是一样的,认识只要“课本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医好孩子一切“成长问题”!
而类似的问题,还有沉迷游戏、校园、校外的学生人身伤害等等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家长和社会忽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疏导!
所以,是我们当家长的,把教育、学习,等同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在制造新一代的“书呆子”,这才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不过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并不是能彻底要杜绝孩子的这一类的问题发生,但是可以有效地、及时地纠正,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也才能把孩子真正教育成材,这才是教育的艰苦和魅力所在!
书读百遍其意自显!
书读百遍的前提是:喜欢!
不喜欢的书,不可能读百遍,即使强制百遍,也不可能达到“其意自显”的高度和境界!
为什么要单独强调“读书”的其意自显呢!请看现在两个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科学的“读书”过程:
其一:幼儿的床前故事和书。
孩子喜欢的故事,他们会缠着家长讲“百遍”!但是现实中,家长能不厌其烦的可能少之又少!
其实任何故事、任何书,都能达到孩子的教育目的!只要“读百遍”!不要否定或不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是学习的魅力所在,这是读书的魅力所在!
床前故事,其实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学习,体会学习的魅力!
这个读书的过程,针对我们的应试教育,还有我们家长的落后的教育理念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
家长一定要注意,一定要重视!忽视了这个过程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故事的孩子走火入魔”就在所能免了!
在床前的故事中,也有“白马王子”,也有“白雪公主”,为什么孩子没有像这个故事中的孩子一样“沉迷”呢!
“百遍”之后,孩子更多的“感知”的是善恶,而不是“公主王子梦”了!
在“人之初”,孩子有明显的“感知力”和“情感力”!但是在后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这个“感知力”和“情感力”被扭曲了,被训导了!
其二:孩子喜欢的书!
在孩子的生活间隙,都会有他们喜欢的书,否认是我们成人认可的,还是否定的。
这并不是家长、老师推荐经典书籍,就能完成引导的。
我是高中老师,基本上每一届的学生,都有他们喜欢的“流行书”!而这些书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列为“禁书”!
其实,这种做法太野蛮、太简单粗暴了!根本不可能被孩子所接受,自然也就无济于事了!相反地可能会激发孩子更多的追求这种书的好奇心!
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都“喜欢”强制给孩子推荐“所谓的经典名著”,而这种“经典名著”可能大部分与我们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孩子感知不到生活的气息,所以喜欢的并不多!
科学的诱导孩子读书,只能是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然后慢慢引导!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不可以急于求成,短时间强制孩子只能是把孩子“逼”到“总裁小说”这一类的小说上面去!
比如,前面说到的“高中生喜欢的流行书”,如果孩子已经喜欢并开始阅读,只能等其阅读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引导,直接禁止阅读,孩子并不能体会其与自己真正喜欢的书,喜欢的、追求的修养等等的距离,自然不会选择性的、或者停止阅读。
其三:高考阅读能力的要求和公考的逻辑分析能力的科学导向。
在所有的考试中,都会有阅读,都会考查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们一般的作法是讲阅读,科学的说,阅读是能讲的么!阅读能力、欣赏能力能讲出来的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某个电视剧,观后感,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是不可能一样的!
家长:某个女的各种作,工作不敬业等等!
孩子:萌得不行不行的!
这是代沟!但是并不代表对电视剧最终宣扬的东西理解有偏差!
考试,其实很科学!导向性也很正确!
只是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做法过于盲目,急于求成了!为阅读而练习和追求阅读的能力!
比如最简单的分段、段意的理解、文章主旨的体会等等!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在练习过程往往是“标准化”、“统一化”!必须到达到某个标准的“答案”!
其实,分几段,只要能按自己的理解分开,就基本上完成了整体的理解!与“标准答案不符”,并不影响最终文章的理解!这也是现在的综合考试中不出现“分段这样”低级别阅读能力考查的主要原因!
还有,选择题目,其是“选择”出来的,并不是“算出来的”!
这是我们目前高中、初中学习和培养过程中的一大误区!
高考和更高级别的考试,设置“综合科目”,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阅读”和“生活阅读”!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能力,而是阅读的积累能力!
尤其明显的是“公考”中的“逻辑分析能力”!它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神能力”,或者掌握了就会“神助”!
所谓的“逻辑分析能力”,其实就是“深度”的阅读能力而已!是我们初中、高中阅读能力的延续和延伸!是问题描述的概括基础上的综合理解、判断能力考查!没有扎实的分段、综合理解段落和文章表达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逻辑分析能力”锻炼或者练就“逻辑分析能力”的!
更科学、更高级别的“逻辑分析能力的”,应该没有很正确的答案,只有可能性和趋向性!
也就是说,常规的对问题理解和求解过程,根本不可能得出答案的!
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导向孩子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读百遍”自己喜欢的书!这才是最科学、最本质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锻炼过程!离开这个本质,过度追求课本和题目,是根本不可能完成阅读能力的锻炼和达标的!
另外,这样隔离式、甚至与世隔绝的学习和读书,导致的只能是孩子的“心智”明显落后与年龄落差大,这也是故事中的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故事中的悲剧”,并不是孩子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是我们家长、老师的教育经验不足,没有关注到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的落后,价值观的导向出现了偏差!
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到知识,更没有学到能力”,反倒成了“废物”!
其实,所有的孩子在长成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的偏差,只是表现不“明显”,其责任“责无旁贷”的在家长,希望我们当家长的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积累经验,否则问题一旦发生,一旦表现出来就是“灾难”,不可挽回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