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 到底伤害了谁?
大意是: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
?我们常认为人的“言行不一”说明这个人道德有问题,的确如此,但更多时候,“言行不一”可能是人为了自我掩饰而做出的下意识行为,而这种掩饰行为常常也欺骗了我们自己,让我们无法突破自己。
最近同事小杠找我诉苦,她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性子直且急,待人热情,她自认对待身边的同事也算尽心尽力,但总是出力不讨好,跟她合作过的同事都对不想再跟她有任何交集。小杠很苦恼,觉得自己很委屈,她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她?
我问小杠,最近一次跟同事吵架,是因为什么?
小杠负责部门年会的节目准备,她在部门中征集节目,同事们热情很高,都纷纷报名,这让小杠更加积极投入,人也变得异常亢奋。小杠看着部门名单,继续发掘可以表演节目的同事,她发现了“肖归”的名字。
肖归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很有才华所以有点傲气不太合群。肖归的特别激起了小杠的“征服欲”,小杠就想跟肖归成为朋友。小杠经常“关怀”肖归,总用各种方法让肖归参与部门的活动,肖归特别讨厌小杠这种吵吵嚷嚷傻大姐的类型,所以每次小杠搭话都会被肖归奚落一番。小杠对此表现得无所谓,同事们都劝她,小杠却说:“没事,我不生气,我知道肖归就是这种性格,他不是针对我的。”
终于有一天,肖归一如既往地怼了小杠,在同事们面前小杠依然无所谓的笑笑。但是,下班之后,小杠拦住肖归,把肖归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肖归吓了一跳,但也没说什么,转身就走,小杠居然追上去接着骂。
从那天之后,肖归再也不搭理小杠了。小杠跟肖归道歉,但并没有得到原谅。俩人的关系也就这么持续尴尬着,同事们有时候想要帮忙调和一下,小杠跟同事们表达自己很想跟肖归和解,但是肖归不接受她也没办法。
借着年会的机缘,小杠想让肖归也参与,这样也许俩人的尴尬能够缓和,但又被小杠搞砸了。肖归同意表演节目了,但是等到年会彩排的时候肖归发现自己的节目被砍了,但之前一直没有人通知他,这对于心高气傲的肖归来说自然无法接受,跟小杠又吵了一架。
我问小杠为什么不告知肖归节目被砍的事情?小杠解释说是因为她收集完节目就给上级汇报,砍掉肖归节目是上级的决定,并不是小杠能决定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告知肖归呢,还让他去彩排?”
“我不知道怎么说,怕他生气,所以拖着拖着就这样了。”
“这件事的确是你做得不对了。”
听到我的否定,小杠开始失控地抱怨:“可是我也没办法啊,都是上级的决定啊。而且,之前肖归当着那么多人面怼我,我也没怎样,我就只是没通知他而已,至少我没有当着同事们的面怼他啊!就他有脾气,别人也是有脾气的……”
听小杠抱怨完之后,我问:“小杠,你意识到自己的矛盾了吗?之前你跟大家说不介意肖归怼你?为什么现在又一件件的翻出来算账呢?”
小杠之前一系列“言行不一”的行为,都是她为了在同事面前保持“性格好、脾气好、热情、包容力强”等等标签的自我掩饰。
同事们跟她合作一段时候就会受不了她,因为她嘴上什么都答应,但是行动上总是跟不上,小杠要么说自己忘记了,要么说自己实在做不好……
小杠对人热情,但是也是停留在嘴上,当同事找她帮忙做事时,她的反应基本都是拒绝,而且有很多理由。
小杠以为自己就是她口中的自己,所以,小杠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她,同事们指出她的这些毛病,她自己也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同事们都不理解自己。
小杠的“言行不一”其实是由于“心口不一”导致的,是一种心理迷惑游戏,这让她自己都越来越认不清自己的内心。这让小杠只能沉浸在自己欺骗自己的世界里,永远逃不出去,无法改变,一直痛苦下去。
“言行不一”对同事有伤害吗?伤害一次之后,大家就不会再受伤了,但对于小杠来说,她的人生却变得一塌糊涂。
小杠的事让我想起最近看的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其中的蛤蟆先生在玩一个叫PLOM(Poor Little Old Me)的心理游戏,这个游戏叫做:可怜弱小的我。
蛤蟆家境富裕,家教极严,他父亲从小就没对他笑过,都是板着面孔训斥小蛤蟆:真是个蠢货,什么都干不好。蛤蟆怕极了他的父亲,父亲一张嘴,蛤蟆就先认错。
蛤蟆长大后,面对如父亲一般严厉的老獾,他不自主的就进入“儿童模式”,不敢反抗老獾,但蛤蟆的内心并不是真的接受,这种情绪积压久了终于爆发了,蛤蟆开始自我放弃,要么就胡闹一通,要么就什么都不干,越来越抑郁,甚至想要自杀。
蛤蟆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玩这种“可怜弱小的我”的心理游戏,还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子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做不好,注定是个loser,不会有任何改变,浑浑噩噩地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死了也许更轻松些。
?我们的心理异常狡猾,为了让我们的“感觉”更加舒适,会制造各种烟雾弹,让我们看不清真实的内心,这种“心口不一”导致我们的“言行不一”,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欺骗的只有我们自己,伤害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但是如果不发现这些欺骗,我们就会陷入到各种鬼打墙的循环之中,阻碍了我们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我们的成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松鹭医生对蛤蟆说:“蛤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概念,乍一听会显得愚蠢、不合逻辑,甚至让人害怕。但是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
“为什么呢? ”
“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蛤蟆,你现在应该懂了,为什么你会拒绝打开这扇学习之门,因为它通向一条艰苦之路。”
“但这扇门也可能通向深刻的领悟。”蛤蟆平静地说。
虽然痛苦,但蜕变后的美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