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6号~ 10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
第一乐章采用快板速度,c大调,4/4拍,奏鸣曲式。开头主要部分主题比较明确,辅助部分主题简单快乐。他们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扩展部分是用断和弦和音阶乐句写的。
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如下:(乐谱略)
展示部门:1-28部分
主要部分:第1—12节,文章的结构。前四小节在c大调中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第5-8节是一个4小节的音阶插入结构。音乐从第九小节开始,到c大调和G大调的属调,到12小节的属和弦结束。主体部分的主题给人一种清晰、开阔、优美、典雅的感觉,体现了莫扎特简单而娴熟的创作技巧。
连接部分:13节,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低音弹奏,G大调,好像是过渡到小调部分的引子,让小调部分的主题能顺利进入。
子部分:14-26节,从14节开始,子部分的主题以G大调进行,音调与主部分主题方向完全相反,但节奏收紧,可见莫扎特材料运用的简洁。18-21段写的是琶音,也是一种括号的形式。T6-S-Dⅶ6-DTⅲ-TSⅶ6-Sⅱ-D6-T的调和级数很有个性。22-23节出现在《A小调》中小调部分的后半段,从24节转到G大调。所使用的材料是小部分开始的动机。第26小节以G大调主和弦上的句号结束。整个辅助部分的材料是主要部分的变化和运用,具有简单、快乐的特点,与主要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尾部分:26-28节,以D7-T的形式在不同音区以G大调重复音型结构结尾。
发展部:科29-41。沿着呈现部分的结尾,以同样的语音结构,在结尾部分转到G大调的同名G小调,接着是一系列的音阶乐句和断音和弦的运用。31小节前半段弹奏G小调主和弦上的音阶,后半段弹奏D小调音阶,低音和高音交替呼应。33、34小节用同音字结构、不同音区的D7-T进行D小调。第35节D小调有高低音阶乐句,第36节A旋律小调有高低音阶乐句。从第37节到第40节,A小调和D小调通过高低音的音阶乐句交替使用,形成一个一站式结构。在41小节中,D小调F大调中出现了调性确定的D7,为再现部的出现做了准备。整个展开部分与呈现部分在调式、调性、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音阶乐句的起伏有力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复制部:42-73科。
主要部分:42-57节,在调性上与呈现部分不同。它在呈现部分再现了主调C大调的下属调F大调中的主题,体现了莫扎特天才的展示,并扩展了四个小节让左手在低音部分流动,以便回到主调C大调的下属调G大调。
连接部分:58节,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C大调,素材与和声进行和呈现部分相同。
分小节:59-71小节,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C大调,和声进行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依然有特色。子部分主题的后半部分略有变化,在第68小节使用了减七和弦。第69节成为音阶形式,这种音阶转换形式的运用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技法的独特性。最后还是以主和弦结束。
End: Section 71-73。写法和呈现部分基本相同,只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C大调,完全终止。
这首曲子旋律流畅,结构清晰,听起来扣人心弦。可见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时期最完美的风格和纯音乐的理想。
莫扎特不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也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他不是一个忧郁的人,也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沉闷的叶萍,也没有深奥的绝地。他既不允许自己便宜做事,也不允许自己失去节奏。他只是在一定限度内展现了一切的真相。这就是他的音乐美妙、甜美、动人的地方。
莫扎特的音乐不同于巴赫的福音音乐和贝多芬的英雄史诗音乐。他的音乐不宣扬理论,更不表达自己。他没有说什么的意思,只是唱歌,只是发出声音。所以,他不把任何东西强加给观众,也不要求他们做决定或表明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这体现了他现实的自由精神,也是在开始自己的道路。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精神和形式是完全统一的,他也许能说出那些不能说但只能用声音说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