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序曲;二重唱;咏叹调
《LeNozzediFigaro》创作于1785-1786之间,是欧洲音乐天才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这是一部四幕歌剧,改编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最典型的古典乐派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短暂而艰辛,但他也勤奋而多产。在他不到36岁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歌剧共有22部,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著名。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近年来中国大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一部。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社会思想和诸多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意义,有人称之为莫扎特歌剧入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部歌剧,从而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和美妙的歌声。
一、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91,65438+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享年36岁。莫扎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巨大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他和妹妹在父亲的带领下,试探性地去了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许多地方。这场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振,他甚至被邀请到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表演。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为天才并不夸张。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20多部歌剧、40多部交响乐、50多部协奏曲、27部弦乐四重奏等共计622部作品。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许多伟人和科学家一生都热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莫扎特与格鲁克、瓦格纳、威尔第并称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巨人。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迫在眉睫,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和平、民主”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扎特生活在这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大主教的资产阶级意识迅速增长。他疯狂地憎恨大主教,却把普通下层民众比作“最真实的朋友”。1781六月,莫扎特终于忍受不了大主教的刻薄和侮辱,公开与大主教决裂。为了尊严,他毅然辞职离开,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之后,莫扎特定居“音乐之城”——维也纳,开始了贫穷、艰辛但不失尊严、自由的音乐人艺术生涯。
《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作家博马舍在公元18世纪创作的一部喜剧。是他的《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封建贵族。因为当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虽然这部喜剧因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而赢得了整个欧洲的赞誉,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它在维也纳上演。
1785春夏期间,莫札特准备根据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创作一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邀请了当时的宫廷诗人LorenzodaPonte为他的新歌剧填词。莫扎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作曲。在二度创作中,他沿袭了原著对封建贵族奢侈、放荡、愚昧的讽刺和批判精神,歌颂了以费加罗和苏珊娜为代表的市民阶级的足智多谋、勇敢和正直,充分展示了莫扎特当时的进步思想和战胜封建阶级斗争的乐观精神。1786年,经过多方努力,该剧终于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欣赏要点
序曲
莫扎特的四幕喜剧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述了17世纪中期,阿尔玛维娃伯爵的仆人费加罗与女仆苏珊娜结婚,得知伯爵给了他们一间婚房以占有苏珊娜。他们决心策划一场与伯爵的战斗。因为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博马舍曾将这部作品命名为“狂欢的一天”,这似乎给了莫札特灵感。他以奏鸣曲的形式创作了一首快速而有趣的序曲。这首序曲短小明快,节奏明快。虽然它不是直接以歌剧的音乐主题为基础,但它与歌剧本身有着深刻的联系,生动地再现了歌剧的紧张和喜剧情节。这首乐曲完整而独立,往往与歌剧分开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流行的传统曲目之一。
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没有发展部,只包含呈现部和再现部。展示部分的主体部分呈现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小提琴以柔和快速的音型带出,然后木管乐器逐渐加强。接下来,整个乐队轰轰烈烈的表演,展现了主人公与贵族斗争的豪迈和势不可挡的气势。第二个主题主要由木管和圆号演奏,像一首嘹亮雄浑的军号,体现了抒情喜剧的风格。在活泼的跳跃连接之后,是两个主题的从属部分,描绘了费加罗为爱而战的勇气。结尾部分以优美细腻的抒情旋律勾勒出歌剧中女主角苏珊娜的形象。莫扎特用一个短的连接部分代替了展开部分,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分,呈现部分的所有主题都在主旋律中重复。最后,整首歌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体现了费加罗伯爵婚姻自由的喜悦。这首序曲以幽默活泼的快节奏烘托了歌剧的喜剧氛围。序曲一结束,大幕就拉开了,婚礼前就开始了费加罗和未婚妻苏珊娜的各种趣事。
(2)合奏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物复杂、故事曲折的喜歌剧。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的二重奏来刻画人物和讲述故事。比如第一幕,苏珊娜回到自己的房间,遇到了以欠条为威胁想要嫁给费加罗的玛希莉娜。她的情敌一见面,她就特别嫉妒,于是玛希莉娜和苏珊娜展开了口水战。两个人从开始的假装滑稽,到无视对方的讽刺和谩骂,最后玛希莉娜说不过苏珊娜,在苏珊娜胜利的笑声中愤然走了出去。莫扎特巧妙地运用幽默的二重奏形式,生动地刻画了第三类小人物的形象。二重唱的大量使用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以女主角苏珊娜为例。她整部歌剧只有两个咏叹调,却有12个对唱。因此,二重奏在这部歌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⑶咏叹调
咏叹调是西方歌剧和其他戏剧中抒情而富有戏剧性的独唱。它是戏曲艺术中最常用、最吸引人的声乐体裁,一般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作用就像戏剧中的“独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部歌剧中的咏叹调比二人转更抒情,主要描绘了歌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剧中主角费加罗的三首咏叹调是声乐演唱的精美作品,也是男中音声乐曲目中最经典的声乐咏叹调之一。比如莫扎特为主人公费加罗量身定做的咏叹调《你想跳舞吗,我的小伯爵》,生动地表达了费加罗当时的心情,塑造了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在第一幕中,当苏珊娜告诉费加罗伯爵把婚房送给他们是因为他对苏珊娜另有所图时,费加罗极为愤怒,决心教训伯爵一顿,捍卫自己的爱情。他唱了该剧的第一段咏叹调,轻快而清晰:“亲爱的伯爵,如果你想跳舞,我会陪你。如果你来我的学校,我会教你怎么玩。我有很多招数,可以揭穿他的阴谋。至于遮遮掩掩,更容易冷嘲热讽,而暗地里做,公开表态……”。这段欢快的咏叹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预示着一场闹剧即将开始。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歌剧的巅峰之作。200多年来,它一直是世界各大歌剧院最常上演的歌剧之一。它因其喜剧性和抒情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序曲、二重奏还是咏叹调,都是那么的醉人。每一个音符都刻着一个伟大的名字——莫扎特。多少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莫扎特音乐的谈论,剧院里《费加罗的婚礼》的精彩演出也被《不褪色》看到了。我想用这篇文章向伟大的莫扎特致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费加罗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