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为什么是一部耳熟能详的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二)
在音乐史上,不乏刻画吉卜赛民族的杰作,《流浪者之歌》便是其中之一。它又名《吉卜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这部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匈牙利吉卜赛民族音乐,它以缓慢和飞快的速度轮流出现,以表现吉卜赛民族的性格特征:哀怨忧郁,奔放豪迈。吉卜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起源于印度,是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同时个性活泼、乐观且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以最强的力度响起扣人心弦的主题,紧接着的却是精巧轻盈的装饰,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速度徐缓,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技巧性极强的变奏和反复奏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随着音乐的流动,一幅幅吉卜赛人的生活图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漫无边际的旷野、一辆辆帐篷车、缭绕的烟尘、燃烧的篝火、乌鸦在鸣叫、女郎在抽泣。旋律形象动人,萦绕耳际,牵动着听者的思绪。
第三部分只有14个小节,堪称世界上最著名的慢板主题之一,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简直是刻骨铭心。这一旋律广为人知,犹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千古名句,成为千古绝唱。
第四部分与第二、三部分和前边的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音符一如冲破堤岸的潮水,引领听者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运用各种小提琴高难技巧演奏出来的洋溢生机的音符,显露着吉卜赛人的狂欢:在夜色的天幕下,人们围成圆圈,举着火把,狂热地、尽情地歌舞。此刻,悲痛、悲愁都已无影无踪,反映出吉卜赛民族性格的另一方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