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歌曲欣赏

音乐以低音区铜管组的轰鸣开始,以行板缓奏的速度,奠定了整首歌不屈、战斗的基调。然后木管模仿管风琴,琴弦做出庄严的回应,显示了芬兰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争取解放的决心。小号,以固定的谐音重复节奏,向民众发起号召,民族情绪愈加浓厚。最后演奏了《芬兰颂》的曲子,在小号的召唤下,整首歌以赞美诗结束。《芬兰颂》的旋律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同一个旋律的反复出现,低音的不断使用,让这首音乐更加感人,深入人心,甚至打动全人类。

你不禁会把西贝柳斯和一片广袤的土地联系在一起。他的音乐不像拉威尔、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属于这座城市。西贝柳斯的音乐似乎来自某个村庄,他生活在乡下。他通过音乐表达乡村风光,让我们深受感动。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和交响乐是具有丰富内涵和价值的音乐,是真正的艺术杰作。所以这样的音乐才能受到普通人和时代精英的喜爱,才会经久不衰。

西贝柳斯说,《芬兰颂》就像来自旷野的一缕清新空气,是来自天堂的旋律,纯净而令人振奋。

《芬兰颂》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杰作,对芬兰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世界讲述这个北极圈内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搏斗,让世界相信芬兰不是俄罗斯独裁统治下的附庸国,它的作用要比成千上万的小册子和报纸、论文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整首乐曲由几个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发展构成。音乐开头的铜管合奏强烈地呈现了主题,粗犷、有力、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了一个被囚禁的民族对自由的反抗和强烈渴望。

音乐的进程突然加快了。在低音弦乐器阴郁的背景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极其刺激的节奏模式,将听者带入一个充满紧张和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景,掀起一股强大的高潮。后来,在低音乐器简单重复的音型中,音乐传出了胜利的颂歌,这是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发展而来的,但简单明了,就像舞蹈的节奏。然后,木管乐器充满必胜信心的奋斗动力与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场面。

后来音乐中出现了颂歌的主题,旋律庄重舒缓,渗透了热爱祖国人民的崇高神圣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