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阳关三叠》哪里有

微信搜索 古琴论考

《阳关三叠》赏析: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賔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闗津。惆怅役此身,歴苦辛,歴苦辛,歴歴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涙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懐,感懐,思君十二时辰。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艸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駰,载驰駰,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楚天湘水隔逺津,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賔

——《琴学初津》

5:39 管平湖《阳关三叠》 来自古琴论考

琴曲溯源

关于怀人相思,古琴曲中类似的题材并不少见:如讲述单思困的《秋风词》;述说征人思亲的《关山月》;倾诉皇后之苦的《长门怨》;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知名的送行之曲《阳关三叠》。

旧时车马不达,有时一次的离别可能就是一世不再相见,所以古人的离别也就格外郑重了起来。

在古代的礼仪中,有“祖道”一礼,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这种礼算是最早、最为正规的送别。《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后引申为饯行送别,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古人送别的地方有一些专用的名词。“南浦”最早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所以“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用名词;还有“长亭”, 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还有《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段,显然长亭已成为人们心中送别之所。这些送别的地方,因为大多被诗歌所通用,逐渐成了送别地的专用名词了。

了解了古人送别的地方之后,再来看送别的几种方式。

第一是送别诗 送别歌。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第二是送别酒,就是朋友即将分离之时,在一起聚餐饮酒。最好的证明就是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因《渭城曲》而来的古琴十大名曲《阳关三叠》

▼ 点击视频观看管平湖先生《白雪》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只可惜在宋代时,该曲已经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绿绮清韵》评价此曲说 :“外曲与故斋家藏秘本,与诸谱所刻不同,音节简古雅静,知音者只能领悉。”

琴意潺潺

《阳关三叠》全曲分为三段,用一个曲调反复的重叠唱三次,故称为“三叠”。

阳关一叠思前尘,琴曲以散音起,撮音止。

知君远行,送君至长亭。正是清和节当春,一路行来,柳色正新,细雨迷蒙;那依依杨柳,亭亭绿枝,多象那一双双不舍的手,此时,好想伸出手,把君留住;那潺潺细雨,可是那点点离人泪?此去关山万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君宜珍重,君宜珍重。

阳关二叠泪沾巾,这一段泛音起,撮音止。

已到长亭,终将一别,看那长亭周侧,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折柳送君,却挽不了那离别匆匆。也罢,奉上一杯离别酒,酒未入喉却已先醉,未语泪成行。此番一去,心事同漂泊,生涯***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阳关三叠盼重聚,同样泛音起,却是泛音止。

故人已别,身影渐去渐远渐无踪,独抛下那送行人怆立长亭。君可知晓,此番一去,楚天湘水隔远滨;君可知晓,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看绿草如茵,望天边归雁,闻说鸿雁能传书,愿将我心寄于鸿雁,随那雁迹来到君前;都说鲤鱼能传尺素,可否将那一腔思念,托于鱼腹,送至君前?

山长水阔,此身若在,也终将有重聚之日,虽说世事无常,他日再聚恐将是:久别重逢非少年,执杯相劝莫相拦。 额头已把光阴记,万语千言不忍谈。但无论如何,期待相聚,故人相引到花丛。那时把酒言欢,又将是何等欢欣,何等喜悦。

琴史纪要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比如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古谱赏析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古琴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