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名歌名谣
一、蒲岐山歌
丁丁当,罗来,丁丁当,罗来
烟墩山上罗来,罗罗罗来,南门外。
东海崔头潮水涨,罗来。狮子山介,龙尾洞,嗬咋
二、蒲岐山歌
问:介姆头戴四角盔?介咽大船三条桅?
介姆大佛三只眼?介咽罗汉十八个?
答:风车头戴四角盔。外江大船三条桅。
黄塘大佛三只眼。蒲岐罗汉十八个。
三、蒲岐打秋千
蒲岐打千秋,米桶打介光溜溜
前门叫多谢,后门流眼泪。
四、你讲稀奇不稀奇 (倒话)
你讲稀奇不稀奇?老鼠背猫上楼梯,
狗桔树上生肖梨,鸡背刀鹰半天飞,
雄鸡生个软虎卵,外甥孙生个外公爷。
五、老鼠经
老鼠经,老鼠经,老鼠实在无良心,
菜油经你偷去当茶唱,馒头给你偷去当点心,
啃介樟树佛,打碎琉璃灯,你讲冤深不冤深?
浙江汉族民歌 t.com/zt/minge/page1.htm
1 号子 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作演唱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劳动内容。音律、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既服务于生产劳动,又具有解除疲劳、调剂情绪等娱乐作用的民歌。有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等种类。
浙江的劳动号子品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舟山群岛一带的《舟山渔民号子》。自古以来,渔业就是浙江人民借以谋生的方式之一,从浙东的河姆渡、浙北的马家浜、良渚等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陶制网坠、骨制鱼镖等捕鱼工具来看,可知我们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以捕鱼为生。
《舟山渔民号子》
t.com/zt/minge/mp3/001.MP3
t.com/zt/minge/mp3/002.MP3
2 山歌 是劳动号子之外各种山野民歌的统称。主要指广大农村人们在山野湖河劳作行舟,或在屋前棚下休憩时为舒心解闷自娱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山歌。旋律比较高亢、舒展,节奏比较自由,带有即兴性。
浙江山歌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风格区,即“杭嘉湖平原风格区”和“丘陵山地区风格区”。
钱塘江以北,太湖以南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山歌,古今文人学者称之为“吴歌”。在诸多“吴歌”曲调中,有一种流行范围最广,涵盖面遍及整个杭嘉湖平原的基本曲调,当地称之为“滴落生”。其特点是羽调式,四句体结构,第四名落音有“尾饰”(即从主音羽下滑到徵音)。[嘉善《五姑娘》]
嘉善《五姑娘》
t.com/zt/minge/mp3/023.MP3
3 小调 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类民歌。通常将其与粗犷质朴的“山野”之歌相区别,具有细致流畅艺术特点的“里巷小曲”。宋元以来史籍资料中常有所谓“村坊小曲”、“市井小调”、“俚曲歌谣”等记载,有时也称之为“时调”、“小令”、“俗曲”、“俚曲”等,大致都是指小调一类民歌。
浙江素以小调著称于海内,所谓“江南小调”、“江浙小调”,就是指以苏州和杭州为中心的吴语地区城镇民间时调俗曲。
浙江现代流行的小调归纳起来***有约二十余种基本曲调(不包括灯调·莲花等其他小调体裁的民歌)。所谓“基本曲调”,指的是一首小调在民间流传的若干变体的原型,如在浙江广泛流传的《孟姜女》,经与《梳妆台》、《手扶栏杆》、《哭七七》、《春调》等等虽是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民歌,但他们的曲调却明显同属一源。
4 灯调:浙江民间年节灯会,灯的品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茶灯、花灯、鱼灯、鸟灯、马灯、抬阁等等。灯调有的是载歌载舞,有的只有器乐伴奏而不歌。全省没有统一的灯调,各地大都采用自己的土调。
浙江流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灯调有《采茶灯》龙游《报花名》。这种歌舞形式主要流行于丘陵山地茶区。它的典型表演形式是十二个女童,身穿彩衣,手执花篮,花篮中分别装着十二种不同的纸花,点着腊烛,边唱十二月采茶,边变换队形,载歌载舞。有的还另加一、两个男童扮丑角在舞队前后插科打诨。《采茶》又有《顺采茶》、《侧采茶》、《花采茶》、以及《大采茶》、《小采茶》等名目。灯调的题材以唱花名、古人为最多,其次是一些短小风趣、即兴编唱的古词、彩话之类。
《报花名》
t.com/zt/minge/mp3/058.MP3
《顺采茶》
t.com/zt/minge/mp3/059.MP3
《侧采茶》
t.com/zt/minge/mp3/060.MP3
《花采茶》
t.com/zt/minge/mp3/061.MP3
5“莲花”,是由于这种调子乐句的后半段有“莲花莲花荷”的程式性衬腔而得名。在浙江全省流行的有“大莲花”和“小莲花”等两种表演形式。“大莲花”的表演形式,是在灯节或庙会时,由一群艺丐组成舞队,手执铜铁鞭,载歌载舞,领唱者叫“莲花头”,走在舞队之首,衣饰褴褛奇异,舞姿怪诞以引人侧目。“小莲花”则是由一个艺丐在节日、喜庆或平日沿户叫唱乞讨。
浙江“大莲花”的曲调大都是一二首莲花调 在各地的不同变体。“小莲花”的曲调和衬腔则各不相同,主要有杭嘉湖一带的“莲花落” [湖州《叫声阿二》];温州一带的“莲花” [瑞安《太阳出来》];绍兴一带的“莲子行” [新昌《立春节》];台州一带的“洒尺” [温岭《重阳糕调》]、“铜钱鞭” [仙居《大脚姑娘》]等等。
湖州《叫声阿二》
t.com/zt/minge/mp3/062.MP3
瑞安《太阳出来》
t.com/zt/minge/mp3/063.MP3
新昌《立春节》
t.com/zt/minge/mp3/064.MP3
温岭《重阳糕调》
t.com/zt/minge/mp3/065.MP3
仙居《大脚姑娘》
t.com/zt/minge/mp3/066.MP3
6 仪式歌 应指民间礼仪活动场合所演唱的民歌,其中,特别是人从生到死三个重要阶段(“生”、“婚”、“死”)以相应的礼仪所表示出来的“诞生礼”、“结婚礼”和“丧葬礼”。浙江民歌中的“仪式歌”主要有“婚礼歌”、“祭祀歌”和“蚕仪歌”等。
“婚礼歌”在浙江各地有多种不同形式和内容,如舟山普陀在婚礼中要唱《摆酒》、《看嫁妆》、《看新娘》、《贺新郎》,定海唱《闹房》,嵊泗唱《敬酒》等。宁波一些地方农村结婚时,有由男女宾相对歌的;嘉兴一带农村,在婚礼中要请又是“骚子”歌手唱《浪柳园》、《侬妆调》等婚歌。
流行在杭嘉湖平原水乡一带的“浪柳园”,因乐曲后半部分有“浪柳园、柳浪园……”的程式性衬腔 而得名。当“浪柳园”的艺人,当地叫做“骚子”(又称“双嘴”),自称“传香人”,大多是农民,平时务农,凡人家有礼俗、祀典,便出钱请他们来演唱[海盐《催妆》]。
普陀《摆酒》
t.com/zt/minge/mp3/067.MP3
海盐《催妆》
t.com/zt/minge/mp3/068.MP3
7 浙江儿歌 有少儿歌、幼儿歌和摇儿歌。少儿歌主要是农村儿童在田野放牧时唱的山歌,有“牧牛呼声”[嵊州、余杭]、“对山歌”[安吉、仙居《阿西圆圆》]、“斗山歌”[三门《你也来,我也来》]、“骂山歌”[金华《黄泥塘》]、“撞歌”[录音永嘉《这面山》、温州《叮叮》、温州《介呢有翼》]、“解歌”[宁海《介母出门》]等名目。
幼儿歌是学龄前儿童由大人教与的信口吟诵的谣曲[东阳《火萤虫》、象山《癞头皮》(对调皮小孩的谑称)]等。
摇儿歌是大人在为幼儿催眠或与之嬉戏时所唱[象山、鄞县]。
儿歌 嵊州
t.com/zt/minge/mp3/071.MP3
牧牛呼声
t.com/zt/minge/mp3/072.MP3
对山歌 安吉
t.com/zt/minge/mp3/072.MP3
对山歌 仙居《阿西圆圆》
t.com/zt/minge/mp3/074.MP3
斗山歌 三门《你也来,我也来》
t.com/zt/minge/mp3/075.MP3
骂山歌 金华《黄泥塘》
t.com/zt/minge/mp3/076.MP3
撞歌
永嘉《这面山》
t.com/zt/minge/mp3/077.MP3
温州《叮叮》
t.com/zt/minge/mp3/078.MP3
温州《介呢有翼》
t.com/zt/minge/mp3/079.MP3
解歌
宁海《介母出门》
t.com/zt/minge/mp3/081.MP3
幼儿歌
东阳《火萤虫》
t.com/zt/minge/mp3/082.MP3
象山《癞头皮》
t.com/zt/minge/mp3/083.MP3
摇儿歌
象山
t.com/zt/minge/mp3/084.MP3
鄞县
t.com/zt/minge/mp3/085.MP3
8 生活音调 包括哭腔、吟诗、叫卖、搳拳、求乞等方面。有的仅是语言、语气的强化,有的已形成曲调,在音乐形态上,虽然它们未构成民歌,但正因此而更易体现当地语言音调风格与民歌旋律的结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