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放牛》歌词误导的赵州桥

? 被《小放牛》歌词误导的赵州桥

?这次之所以决定利用国庆长假来赵州桥参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那首河北民歌《小放牛》歌中唱道:“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麻咿呀嘿。”

?可是等我真正踏上赵州桥的那一刻却发现,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我却被《小放牛》的歌词所误了很久。赵州桥的桥面平平整整,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推车压的那道沟,更是看不到什么圣人留的那些原始的玉石栏杆,即使有也没有几块是隋朝工匠李春当初设计建造赵州桥的原样了。走在这样的桥面上,我一点也不为李春后人为了保护大石桥所做的努力而感到欣慰,相反却为他们没有能够既很好地保护了大石桥又没有改变大石桥当初的风貌而感到惋惜埋怨。这桥面分明是现代版的石板,看不到一点古代工匠打磨修造的痕迹,即使为了呼应《小放牛》的歌词而留下的那一点车辙印和圣人的脚印,怎么看都不像是历经了一千四百多年岁月销蚀的产物?不禁越发地想指责起大石桥村的村民们,老祖先遗留下来的古迹怎么到了你们手里就只剩下了敛财的工具,难道这就是你们呈现给全国游客的赵州桥吗?

看到这样的赵州桥真的有点失望。为了保护好赵州桥,洨河已经改道,桥上已经不再通行,大石桥两侧也早已开发成风景旅游区和公园,每天人来人往都是为了一睹千年古迹的雄姿,可是如此地修旧如新却怎么也不能让人接受。

必须承认,赵州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精品,不然也不会使得它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不可否认,经历一千四百多年时代的变迁,要很好地保护赵州桥确实不易,尤其是进入到现代化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筑事业突飞猛进,很多西方新的桥梁建造技法被广泛地引进到中国,但是一定不能忘记的是,中国是石拱桥最早的建筑者,至今在中国大地上还留存有数量繁多的建造于古代的石桥,赵州桥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难怪连中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生前就曾经多次来赵州桥考察,并且对赵州桥给予很高的评价。梁思成先生也曾多次到赵州桥做调研,他们当年看到的赵州桥究竟是不是现在的样子,我不得而知,相信二位先生也肯定对赵州桥的保护提出过不少很好的建议。应该说赵州桥的保护算是成功的,至少饱经一千四百多年风霜洗礼的大石桥依然屹立于世人面前,这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

当然,古人建造大石桥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沟通河两岸的交通,目前赵州桥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通行功能而只剩下建筑学和观赏学的意义了,所以也就不必太在意桥面的过于平整而给人形成的不够真实的感觉。把赵州桥变身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未尝不可,毕竟总有一天他们会接过前辈传下来的继续保护大石桥的接力棒,只有让他们认识到大石桥的价值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保护大石桥的重任。不让我们的传统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断绝,不知道像赵州桥这样的文物古迹还能不能再保护存在一千四百多年,怎么保护,这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耳边又响起了《小放牛》的歌声,只是不知道再过多少年以后,后辈人还能不能听懂这歌词,他们还会不会对照着歌词发出像我这样的疑问呢?说实话,站在大桥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拍摄大石桥都有一种独到的美感,也许这才是参观赵州桥给我的最大收获吧!难怪这座桥的知名度会有这么高,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的集大成,这也是它一千四百余年魅力不减的另一个原因吧。

虽然起初有一种被歌词误导的感觉,但是看过赵州桥以后还是理解了《小放牛》的歌词为什么要这么写,我认为这歌词必须得这么写,因为赵州桥是人民的,它永远在人民的心中留存,这就是它能够保存至今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