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夏宇的《告别》

尽管李泰祥大师已经去世两年,但我辈人对台湾民歌运动历史的回顾才刚刚开始。

作为《橄榄树》的原作者,他的故事仿佛是一个配不上在坊间流传的传奇:一生致力于流行音乐新创作形式,古典音乐出生的他,用其专业上的理论实践在了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以中文之“雅”营造了民歌之“风”,将现代歌曲的审美意蕴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乐坛,一手打造出了齐豫、唐晓诗等等空灵的歌坛天籁。

《橄榄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和《告别》三首歌,是他视为自己创作生涯的代表作,而这曲《告别》背后故事则更能凸显出大师的一生。

它的前身是当年很多人翻唱过的《不要告别》,是1973年李泰祥写给歌林唱片的歌,当年名不经传的三毛只有三十岁,还没有去到撒哈拉沙漠,作出了这样一首“告别”的词。

三毛这样描写告别,仅仅是你在目光里的拥抱,就让“我们的人生已经满盈。”浓情蜜意讲完,只结尾:

“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

没有人会流泪

泪流”

这落差将那夜晚的离别悲怆和不舍,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于这首《不要告别》的成曲,虽然一度很流行,但李泰祥认为,被编成东洋腔调的靡靡之音完全不是他想要的。可当年歌曲的版权一旦被买断就无法拿回,这首歌当时被歌林唱片以台币2000元买走,后来当李泰祥想再次编写演唱却涉及版权问题。

等到84年在滚石为唐晓诗做新专辑时,他仍然渴望重新编这首歌,甚至愿意写新曲交换,但歌林唱片不同意。于是有人提议,不如重新找人填词,再用上你的编曲,这样不就绕过了当时的法律吗?

李泰祥同意了。但是找谁填词好呢?便有人推荐了当时在搞剧场工作会写诗的黄庆绮,没错,就是台湾诗坛大名鼎鼎的夏宇。当年她名不见经传,正筹备着《备忘录》的出版,这一次的邀请促成了她开始尝试歌词写作。

其实《告别》这份李格弟的第一次词作并不算得上成功,明明要按照原曲重新押韵填词,但因为没有经验,歌词出来不能无法融入《不要告别》演唱,但是李泰祥觉得新词虽不可唱,但多了一份不同的意境。

为此,李泰祥新写一曲,加入男女合唱,这就有了《告别》。

从《不要告别》到《告别》,夏宇留了三毛填词的第一句,“我醉了 我的爱人”将“在灯火辉煌的夜里”,改作“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更有细节特征,更为生动。

层层递进地写一对男女告别的过程,娓娓道来的抒情方式,用“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两组对比写出了缠绵悱恻的点点滴滴。

编曲采用古典式的交错,为歌曲增添了一丝庄重,而比起《不要告别》那份简单眷恋的不舍,《告别》却珍藏了一份对离别的尊重。夏宇是这样写: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曲折 各自寂寞”

曾经同向的航行,各自曲折寂寞的结束,唯有那大海上空空寻觅彼岸的人才懂得这一份告别的哀而不说。歌曲却用唐晓诗空灵的唱腔和李泰祥沉稳的嗓子将其一一倾露。

而这两首歌的故事,则见证了一段微妙的历史,三毛和夏宇,李泰祥和歌林唱片种种,也同样经历了民歌运动后辉煌的过程。

在那个最好的时代相遇,映刻相照的彼此,竟不知不觉地为台湾的流行乐坛的发展加上烙印,从此以后浓厚的诗意和十足的文学性为台湾的文艺有了自己的风格,为后来流行音乐的辉煌和小众独立音乐的巅峰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的不仅仅是这首歌,只要记得歌坛从此多了一个李格弟,她从连接三毛开始,将流行歌曲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