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之死和呆若木鸡的翻译

《浑沌之死》译文: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呆若木鸡》的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扩展资料:

《呆若木鸡》出自于《庄子》,《浑沌之死》出自《庄子·应帝王》,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表明其“清净无为”、“顺物自然”的社会政治理想。故事本身启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便是本篇的中心。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