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端午时节。小城的大街小巷,粽子又成了炙手可热的物件了,看着琳琅满目的各式粽子,我的思绪忽地又回到了童年。
提及端午,让我不自觉地会想到芒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它们的到来总是接踵而至的。过了芒种,不用急,马上就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候了。
在现代的人眼中芒种可能只是一个节气而已,但对于八九十年代而言,那可是一阵热火朝天地忙碌;一段记忆犹新的时间篆刻。
一到芒种,满地的金黄就到了要收割的时刻。于是乎,一家老少齐动员,拿着镰刀都上阵。麦地里,打麦场上,四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偏巧的,姗姗而来的端午就赶在了一年中这最忙碌的时刻。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人家都是不会包粽子的,因为费时费力,最后可能也吃不上几个。
妈妈是个勤劳朴实的女人,每年雷打不动地是要包粽子的。一是由于自己孩子多,嘴馋,买实在太浪费;二是想着自己包了,亲戚朋友们就也省得买了。
于是每年一进五月,妈妈就要忙活起来了。粽子叶子、捆绳,自不用说,那是早就已经备下的了。五月开头的这几日,主要是安排各种配料:金丝小枣那是要挨个上手挑选的;豆沙是要挑选豆子,自己熬制的;几种米都要提前准备浸泡的……
大家平时见到最多的大概都是糯米粽,但是九十年代的糯米还是蛮贵的,两块钱一斤吧。妈妈包的粽子个头大,一斤只能包五个,如果粽子全部包糯米的,费用实在太大了。不过这等小事可难不倒心灵手巧的妈妈,为了节约成本,她便自创了高粱米粽和黍米粽。
若干年后我发现高粱米粽和黍米粽,别的地方也出现了,不禁感慨像妈妈一样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真的都是无穷和相似的呀。
每年五月初四包粽子的情景,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我们姐弟三人守着妈妈,看她手指翻转间,一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大四角粽就诞生了。
看了感觉好奇的我,不禁跃跃欲试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将那已经泡软的苇叶两片错开,从中间打折。当我将米和枣子放进去,打算封口的时候,发现米早就从下边的对折口处都漏光了。
不死心的我又连着试了好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下边还是一直漏米。看着开始烦躁不安的我,妈妈笑着说,先别包,先仔细看看我是怎么包的。
我开始还不服气似的,心想我也是一样包的呀。但又观察了一会儿,我终于发现了妈妈包粽子又快又不漏米的奥秘了。原来往里边放食材时,妈妈都是先放一只枣子的。枣子在接口处顶着,再怎么往里边放米都不会漏了。
学到精髓的我,有样学样,不一会儿一个不算太好看,但也勉强合格的粽子终于诞生了。
包完粽子,接下来就是大锅煮粽子了,八印的大锅百十个大粽子密实的码好,上边压上篦子还有六块砖头,加满水,就可以开煮了。
大锅煮出来的粽子特别的香糯和瓷实,是你在外边买的粽子永远无法比拟的。
如果说包粽子是玩耍,那等粽子出锅那绝对就是场考验了。
那时每年等粽子的时刻,是特别漫长与煎熬的。其实本身煮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可是刚煮好的粽子是不能马上吃的,还要在底火里焖上一晚上才能完美出锅。
我们几个馋虫闻着满屋的香气,一直眼巴巴地看着那锅,不自觉地吞咽着口水。妈妈总是哄我们说,赶紧睡觉,一觉起来粽子就可以出锅了。
那些年等粽子真是一种至今难忘的折磨,可也正是那漫长的等待,才换来了第二天一早的唇齿留香的美味。每当初五早上我们几个都会约好了似的,起得特别早。
妈妈打开锅盖的时候,一股浓郁的粽香充溢着满屋满院,轻轻地咬上一口,那种甘甜直达心窝。那一刻也终于明白这一晚的等待是多么物有所值了。
童年的端午,其实还是有过一次别样的等待的。
记得那是我六年级的时候,晚上闻着粽香怎么都睡不着,辗转反侧地来回折腾。我的馋,妈妈还是比较了解的,上来那股劲不吃上,估计是别想睡觉的。这个臭毛病至今一直都改不掉,自己都挺无语的。
因为第二天我们还要考试,妈妈真怕我一晚上不睡,耽误学习。便说可以给我拿两个,吃完必须马上睡觉。结果兴奋回应的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响亮的声音。
那是我们吃的唯一的一次没有等待的粽子,说实话,和我们吃得等待一晚的粽子,真的是云泥之别呀。粽子很散,米饭似的,远没有想象中的香甜与软糯。
第二天吃着“正宗”的粽子,我终于明白等待的意义了,原来任何等待都是不可跳跃的。
那时候的我们都是很刁钻挑嘴的,专门挑选糯米豆沙粽来吃。因为在我们心里,不花钱的黍米和高粱米包的粽子,是粽子里的冒牌货。于是糯米粽就成了我们几个的抢手货。
留够自己吃的三十个,其余的粽子妈妈都是要送人的。送的时候都是几种米搭配着的,一般老人更爱吃高粱米和黍米的,孩子则统一偏爱糯米粽。
妈妈送粽子也是蛮有讲究的,不按贵贱,按人口。姥姥姥爷那是个例外,两人十个,因为姥爷爱吃,而且是端午那天生日。其他人则一律都是两个的标准了。邻居沈奶奶老两口四个,对门娘一家五口十个,姑姑那八个,小姨那十个,小叔家六个……
最后妈妈还会给收破烂的爷爷留两个,那个爷爷无儿无女,一条腿还受过伤,妈妈总说自己宁可不吃,也不能少了他那两个。
远嫁离家,好多年没有吃上妈妈包的粽子了。爸爸离开后,我们又都不在身边,妈妈也几年没有包得兴致了。好想回到从前,再陪妈妈包回粽子呀!
满城的粽子飘香,但哪一个也没有妈妈的味道,远嫁的我又开始想家,想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