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钢铁是如何炼成的思考

自从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的基础,是一种坚韧,是一种积累。保罗一生的命运很坎坷,但他为什么要让自己活着?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他一样,十几岁就站在战场上,勇敢地杀敌。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仍然活了下来。为什么?还是因为坚持不懈,后来生病了,但他依然无私的工作,有机会休假的时候依然工作。毅力真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

荀子有云:“持之以恒,朽木不可雕也;持之以恒,石头是可以砸碎的。“毅力,它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力量。有了毅力,人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反而会更加坚决地面对。

关于水浒传的思考

《水浒第一书记》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集结义水,到争取朝廷支持,再到碾压辽兵,最后消灭叛军,却被汉奸谋杀的英雄故事。看完全书,脑子里只剩下两个字:忠义。

忠诚,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宋江在各种威胁利诱下依然忠于祖国,这是忠诚;林冲被赶上梁山后,林冲的妻子辱骂高俅的儿子。她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诚。当今社会,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忠”字,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义”字。

一个“义”字包含的内容太多了。水浒传中,108位英雄是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义”字。为民除暴安良,你得为“义”字而战。于是,虽然“义”只有三个字,但有时候你得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让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甚至是用一种生活换另一种生活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舍身取义?他们不怕死吗?他们可以为正义和真理冒生命危险,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不该做,什么值得用生命去争取。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经被麻木吞噬了,他的奋斗激情已经被冻结了,但是他的灵魂已经被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关于《三国演义》的思考

看了厚厚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会分很久,会分很久。”《三国演义》确实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也帮助我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先说曹操给我带来的启发。曹操一生都属于很豪放的性格,也很奸诈。他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最后知道自己错了,但他还是继续杀了吕伯奢。至此,陈宫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没有把他们都杀了,如果吕伯奢真的带了一些人来杀他,说不定曹操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背信弃义只会带来暂时的蝇头小利。如果一直奸诈,自然会有回报。后来董成一伙暗杀了曹操,可惜战败了。后来,一些人相继暗杀了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否则曹阿瞒不会叱咤风云。曹操给我的启示是,不能太狡猾。

曹操的对立面是刘备,以仁义为先,爱民。刘备一生的行为与奸诈仁义的曹操相反。刘备有难,就带着人逃了。他经营一片新田地,还是徐州,都是仁政,百姓爱戴。

但是曹操和刘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才。曹操失去了一个吕薇,他在追悼会上没有哭自己的曹家,只有吕薇。谋士郭嘉死后,他也很难过。刘备更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柳家的大将,但他很看重赵云,几次挽留。后来,他终于回到了刘的家门口,这才使忍不住的两次逃脱。徐庶被曹操“绑架”在那里。送别的时候,刘备哭着送别,连前面的竹林都砍了。后来徐庶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成了用人的典范。

所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广纳贤才,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开创事业。这是成功之路。反面例子是袁绍。据说袁绍和曹操一战时军事优势明显,但是袁绍不重视人才,身边有很多忠臣不知道。如果他听忠臣的话,曹怎么赢他?但他听了一些小人的话,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也教会了我: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和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输?我觉得是因为没有听好建议。面对新人庞统,他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自己的“连环计”。面对另一位朝臣对他的忠告,这位朝臣粗暴地说:“如果敌人用火攻,为什么不呢?”曹操回答的大致意思是:“这个时节,东南风不会吹。如果他们用火攻击,他们会烧了自己的营地。”这不能怪曹操,他不像气象学家孔明那样不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否则也不会战败。还有一次,刘备驻扎在离水700里的一片森林里。一些朝臣已经向他建议,如果敌人用火攻击该怎么办。但他不接受,以至于真的被鲁迅烧了七百里。所以,能否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贪钱贪性的人,最后肯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和吕布之所以会当武器,不是为了让一个小姑娘貂蝉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败在情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军营里玩得开心,就找了张绣的妻子和他一起玩。后来,张绣当然生气了,他反击曹操。幸好曹操是命中注定的,否则他也是张绣的结果。

曹操建好铜雀台后,还把东吴的二乔搬上了舞台,于是让孔明用这个来激励周瑜,让周瑜下定决心要出兵打曹操,曹操在赤壁大败。三国还有一部分人卖主求荣,得不到好结果。相反,既不贪婪也不好色的关羽赢得了曹操和千千数百万读者的钦佩。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点点骄傲和对刘枫的离毁,他不会死得这么早。所以,我再次知道,人不应该贪财,而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毛泽东曾经把《三国演义》读了五遍,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推敲的,好的名著是伴随人一生成长的。

[文学作品]西游记

今天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著名的书是由一位名叫吴承恩的古代人写的。先介绍一下他吧。吴承恩,字如中,射阳山(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举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长兴郡丞,晚年任荆。

神佛魔故事在中国积累了创作体系和丰富的艺术经验,同时也受到外国佛教文学的影响。神仙鬼怪除了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神仙鬼怪则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艺人、民间艺人、文人的虚构。《西游记》的艺术虚构基于传统的艺术经验和这个社会的宗教观念和习俗,但也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神仙是正义的化身,但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对神魔一视同仁。玉皇大帝、大神官和西天佛祖都是被捉弄的对象。很多妖魔都是和蔼可亲,有人情味,富有同情心的,孙悟空,孙悟空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是玉皇大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认可,但他真诚可爱,不受天庭规矩约束。为了追求自由平等,他不惜大闹天宫,敢于与天庭和上帝抗争,他是我最喜欢的英雄。《西游记》中,吴承恩也塑造了许多滑稽人物,其中猪八戒是最典型的代表。他是取经路上最不真诚的人。他一直打算分行李回高老庄。他也是又馋又困,又偷又玩,一路上闹了不少笑话。他是孙悟空口中的傻子和践踏品,但这个人物被吴承恩写得惟妙惟肖,不仅不讨人厌,反而惹人喜爱。这本书里我最不喜欢的角色是唐僧,迂腐无用。他不分善恶,也不分忠奸。孙悟空历尽千辛万苦保护他,却经常受到别人的挑衅,而且总是不经仔细调查就念“箍圈咒”,甚至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所以对他恨之入骨。但也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谁是谁

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录》,感触颇深。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关于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传记。他们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但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不屈不挠地战斗,最终成为伟人。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最好的磨炼!

在这三位伟人中,贝多芬给我的印象最深。他酷爱音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博大精深,气势磅礴,充满幻想。但灾难无情地向他袭来。1802,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是无法治愈的,而且会很快恶化。这意味着他可能再也无法创造了!好打击!但他能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这可能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艾琳·布罗克维奇的生活和命运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个伟大而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发光,让生命有了希望。

读贝多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海伦·凯勒,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人生也很不幸。童年的一场大病,把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颜色,没有声音,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命运的不公并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加倍努力,最终成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受了不同的磨难,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精神——绝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佩服,也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的作业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我们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是啊!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让我们“用贝多芬的光芒重新擦亮眼睛。”以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