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音乐赏析
介绍部分
引子(小节1 ~ 2)以四拍组成的短音开始,用降音阶乐句发出苦涩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嗓音,低沉含蓄的音色,将听众引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乔建中先生说:“对阿炳来说,这种感叹不是偶然的。应该说他一生吃了很多苦。57岁的时候,他有了这样一个感叹的机会。”“这是介绍,仅此而已。但这个引子,我认为是我们听过的所有民乐作品中最精彩的一首。”
第一段
音乐进入第一段(3 ~ 22小节),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 ~ 10小节为第一部分(a),11 ~ 22小节为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较广。旋律线以递进为主,略有起伏,表现了作者跌宕起伏的沉郁情怀。第二个主题与第一个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用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和不屈的人格。
接下来的五段是围绕第一段中的两个主题的五个变奏:它通过句宽的伸缩和音域的升降来表达音乐的逐渐发展和前进。随着旋律的发展,主题变奏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自豪,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委屈与怨恨。
第二段
第二段(23 ~ 52小节)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其中23 ~ 26小节“a1”由一个乐句组成,27 ~ 52小节“b1”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三段
第三段(53-96小节)是主题的第二变奏,其中53-64小节为“a2”,由两个乐句组成,65-96小节为“b2”,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四段
第四段(97 ~ 122)是主题的第三变奏,其中97 ~ 104段为“a3”,105 ~ 122段为“b3”,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五节
第五段(123 ~ 154)为主题第四变奏,其中123段为“a4”,131 ~ 154段为“b4”,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六节
第六段(155 ~ 174)是主题的第五变奏,其中155 ~ 162是“a5”,由一个短语组成,162 ~ 174是“b5”。通过曲调的反复变奏,音域的强烈对比,力度的巨大变化,在第五段形成音乐的高潮。
乐章结尾部
最后一段,从升到降,音调平缓下行,进入低音区。结尾(小节175 ~ 176)与“b5”的第二个乐句紧密相连,小节174是“b5”的隐藏终止,同时进入结尾到小节176,以光结束。《二泉映月》是阿炳创作并亲自演奏的。阿炳的演奏技巧是其二胡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自如,浑厚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的民乐修养之广博,演奏技巧之高超,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演奏歌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位置,配合各种弓法的变化,在变奏中起伏,与情景交融,将意境表现得极其深刻,抒情性极强。
论弓法,阿炳擅长短弓,常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扎实有力,如劈弓、颤弓、鞠躬、抬弓、微摇弓、破弓等。他的连弓用的不多,但是很有特色。他吸收了戏曲音乐中弦乐的运弓法,由弱拍变为强拍,形成了弓法的分法和延音。每当奏出长音时,他握弓的右手或轻或重的发力,既保持了丰富的音色,又有更加明亮的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在民间演奏中使用了固定手柄滑音。演奏时,他的左手一直放在二胡的二号位,一号位和三号位的旋律大多是配合滑音演奏的。这种手法不仅减少了频繁换柄的次数,还通过手指滑动的效果使旋律更加丰富连贯。食指和中指滑音的运用丰富了旋律的魅力,刚柔相济的相对对比,颤音、拍子、磁带、大小滑音、原地滑音以及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
整首歌速度比较均匀,但力度变化较大。阿炳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随意携带琴弓,左手按弦琴弓的力度起伏不定,通过手指的重量使声音发颤,让人感觉声音时断时续,曲调更加生动有活力。著名二胡理论专家赵先生曾这样概括的演奏风格:“弓重而凝重,力感辉煌,滞感很多,内心的气度很多,给人一种沉郁而倔强的感觉,表现出一种含蓄而艰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