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佛教里面多男女的爱情情欲要摒弃。是什么道理。佛经怎么说的。这方面怎么说的
你先把什么是佛搞清楚,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佛,是觉性,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佛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解脱。佛经是2500多年前佛陀释迦摩尼在印度给其弟子讲课时的内容,由其弟子门人记录整理而成。跟《论语》的成书差不多。据我的了解,佛教和佛不是一回事。佛教讲的是四大皆空,众生平等。不提倡爱情,有妻子甚狱之说。当时僧满为患,什么僧都有,不好管理,最后想了办法,才立了戒规。戒是为了止恶。人有贪嗔痴,这些都是人为恶内在的原因。定是为了止虑,停止妄想,让心平静下来,冷静下来。这样才能理智,才能有了正知正见,才能证得慧。这是循序渐次的修行。其实也可以反过来。先有了慧,自然就有了定,有了戒。这是上根利器之人的修行之法。当年六祖慧能就是因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生感悟而得道,成为五祖的衣钵传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佛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因缘假合,因果的因果,条件的条件,变幻无常。所以教化众生呀,不要着相。而没觉悟的人,无明众生,就会对一切虚妄的相产生分别,有了喜好,就有了执着,于是也就有了痛苦。爱情的本因是人的性欲,由于妄想,产生分别形成的。这是一个修行者的障碍,所以佛教摒弃爱情。那么就要问修行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成佛。佛经里又说,“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就连“佛”、“涅槃”都是虚妄。无量寿、极乐世界、天堂、地狱,都是虚妄。是佛教化人,要人行善止恶。因为善恶报应,因果不虚。所以什么是佛?佛就在你的心里。什么是解脱?解脱就是你心里的一种感悟。佛是用来制心的。所以觉悟的人,不昧因果,当来则来,当去则去。无所执而执,无所住而住,无所满而满。成佛,修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再看爱情,你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