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歌行无心说的那首诗
少年歌行无心说的那首诗:《踏歌行》。
香尘和露踏成泥,花下风寒鬓脚低。
夜静高楼有人听,起头一句唱教齐。
少,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shǎo或shào。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个点的基础上,加一个点(指事符号),表示不多。其本义是数量小。读shǎo表示数量少,与“多”相对;
少与小原是一字,本为象形字。卜辞中所见之“少”字皆与“小”字同义。自来古文字学家皆以从三点之为小,以从四点之为少。
甲骨文中二字构形实同,应为一字,二字分化大概是春秋战国间的事。少、小分化后,“少”之末笔“丿”起着与“小”相区别的作用,成为一个指事字,但同时又以“小”为声。金文中“少”多用同“小”。
《唐韵》:书沼切。《韵会》:始绍切,?烧上声。《说文》:不多也。从小丿声。徐曰:丿音夭。
又少顷,有闲也。《孟子》:少则洋洋焉。
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犹称人曰多之也。《史记·苏秦传》: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又《广韵》:式照切。《韵会》《正韵》:失照切,?烧去声。《玉篇》:幼也。《增韵》:老之对也。《易·本义》: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
又少仪。《礼记》:篇名。少室,山名。
少、小可同义连用,指年幼。《说文》收有“尐”字,实为“少”之异体写法,其分析尐为从小乀声,少从小丿声都是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