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分析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召唤和战斗,给人一种压抑感。结尾句再现了进行曲号角的音调,让歌曲更有力量。这次游行激励了数亿人在战争年代为自由和解放而战。如果现在唱出来,会觉得今天的国家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风暴之子》的主题曲。当时中国正处于外患和民族危机之中,影片的主题是抗日。这首歌的歌词是中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匆忙写在卷烟纸上的。由于敌人的迫害,音乐家聂耳即将出国。他主动提出:“作文交给我,我来做!”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歌曲。随着电影的放映,这首歌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响,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手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出唱片,使得这首歌的影响力传遍全球。1949年9月,这首歌被定为中国国歌,并于1982年2月4日被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后的大三和弦(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组成喇叭音,似乎在召唤人们热情战斗。在此基础上,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从第二拍开始,向上跳了四次,庄严而有力。这个过程贯穿了整首歌,在歌曲的结尾多次重复,给人一种坚定不可阻挡的感觉。?

《中华民族到了》这首歌的第三句是带重音唱的(“>”),强调事态的严重性。突然,乐句被八分停顿打断,然后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抉择。第四句(“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调三和弦的持续向上模式,他“起来了!”分三层。喊完之后,喇叭般的音调再次出现,像是一次冲锋,激励着无数战士不顾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结尾反复强调“前进”二字,富有音乐动感,象征着中国人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此作品创作于1935,是电影《风暴之子》的主题曲。?田汉在完成电影故事后立即被反动派逮捕,歌词写在用香烟包裹的锡纸衬底上。

田汉一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了60多部戏剧和歌剧,20多部电影剧本,24部歌剧剧本,近2000首歌词和新老诗词。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被聂耳唱遍了全国,并被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创始人和戏剧改革的先驱,也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和电影的杰出组织者和创造者。

田汉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49后,田汉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良局、艺术局局长。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聂耳在作曲之前,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出国。他在去日本之前写了初稿,到日本后很快就把音乐寄回来了。这首歌在片中一唱,立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12—1935)。在他23岁的一生中,聂耳写了30多首歌曲和一些民间音乐。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民族性格。他能立足现实,预见未来,在层层压迫下看到奋斗的火焰,在无边的黑暗中预见灿烂的明天。因此,他的歌曲在深刻揭露现实生活矛盾的同时,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也正是基于这种态度,他对歌曲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创造性的创新。他的歌曲充满了民族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既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又有严密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绝对不同于刻板束缚的框架,而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一种全新的节奏,与音乐形象无缝融合。正因为如此,他首先提高了中国群众歌曲的艺术价值,确立了这一体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