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提琴协奏曲《良渚》看中国民族音乐对交响乐的影响

《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情节——恋爱、反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呈现、发展、再现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演示部分。音乐开始,在柔弦颤音的背景上,优美的笛声飘来,就像春天的黄鹂鸣唱,引出了双簧管的悠长歌声,就像风中吹拂的杨柳,多么美好的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画面啊!伴随着清晰的竖琴,独奏小提琴上出现了简单而优美的旋律,这是祝英台的化身和爱的表达。之后有一段小提琴和大提琴深情的对话,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在草桥亭结拜的场景。短暂的华彩乐段后,出现了动感的回旋曲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交替呈现。那就像朱良的三年同学一样热闹,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音乐回归慢板,亭子该说再见,该恋恋不舍了。在山博,是对同窗兄妹的告别。在瀛台,是一种特别的味道。

第二部分是扩展部分。起初是沉闷的锣声,带来不祥的气氛。后来,音乐立刻证实了这种不祥的声音,并迅速将其推向了矛盾的激烈对抗和爆发。铜管乐器一起演奏的主题是凝重阴郁的,扼杀人性的更是残酷。《小提琴独奏》的表演描绘了祝英台面对父母的命令不可违背的可怕现实时内心的焦虑,然后发展为绝望的反抗。这种坚定而脆弱的声音和乐队象征父母生命的强势表现携手出现,两者的对抗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高潮的爆发。在激烈的管弦乐声中,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弦乐奏出充满悲愤的高音旋律,就像祝英台绝望的呼号。音乐又安静了,独奏小提琴美妙的声音现在充满了悲伤和无奈。独奏大提琴再答,是阳台相遇的朱良的相互告白。亲密的话语还没听到,气氛却突然变了。这时小提琴奏出的声音,分明是瀛台令人揪心的哭声——她来到了山伯的坟前。这种借鉴了京剧、越剧唱腔的“哭坟”乐器,有着让人落泪的力量。最后,瀛台含着眼泪下定了决心,一头扎进了裂开的山坟里。

第三部分是复制部的到来。音乐开始时出现的优美的长笛声又响起来了,曲调依旧,但意境却和以前不一样了。竖琴空灵多彩的音乐引领听者进入空灵仙境,独奏小提琴的爱情主题出现,却因静音而朦胧虚幻。朱良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远离尘世的天国,善终皆有好报,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