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云《盛复调集》
作者冯海云装帧平装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开本16,ISBN 9787810962865,印刷时间2009-01-01,出版时间2009-01,胶版。次1印象1页107中国笙的历史,文字语言,历经三千多年的考验,其独特的发音原理(簧管结合产生的“耦合系统”)在世界乐器史上绝无仅有!是风琴、手风琴、口琴等所有簧片乐器的“鼻祖”。曾被莫扎特誉为"人类最完美的乐器"的管风琴,在中国笙的启发下得以完善,从而使管风琴音乐得到高度发展。的确,笙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笙是一种和声簧乐器,擅长演奏复调音乐,表现力也非常丰富。以往笙音乐领域多以主题音乐为主,产生了不少好的作品,但笙的复调作品并不多见。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作曲家对笙在这方面的特点和演奏方法了解不多,我们演奏家对这方面的探索更少。我认为笙乐这个领域的空白必须填补,笙的结构本身就具备这个条件,在管乐器中独树一帜。从整个中国音乐文化圈来看,复调音乐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比如西南少数民族的芦笙音乐,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复调感。我想,从笙本身的条件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使笙的音乐更加完善和富有表现力。基于这些想法,为了探索笙音乐表现的新方式,笔者以中国传统民歌为主题,编写了这部作品集,并在中央音乐学院笙本科(1985)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教学中,我发现复调音乐是多意象(在同一时空内)多层次的,这在音乐表现上是有难度的,其技术要求(如声部的平衡、连接与悬挂、呼吸方法与指法等。)也不同于旋律性音乐作品,对多声部音乐思维有很高的训练价值。能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技术和乐感上全面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是复调音乐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笙教学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