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遗产散文欣赏
七十八岁高龄的母亲于五月初七日下午十四点二十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这一群绕膝的儿女子孙。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姑嫂几人清理母亲的遗物。嫂子将那只鼓鼓账账,还是三十年前母亲为我和妹妹用麻线织成蚊帐做嫁妆时剩下的一块生布料缝成袋子,母亲当做枕头伴随她度过了晚年的“枕头”准备拆开进行清理。
多少年来,最熟悉不过她的儿女孙子们对这只袋子都怀有一种猜不透的神秘感。每次回家见母亲睡觉时以这袋子为枕,未免不舒服,并劝她老人家换个软一点的枕头,可她总是微笑着说是习惯了。还幽默地说道喜欢高枕,高枕无忧啊!我以为母亲老了,性格也变得怪了。嫂子们以为其中一定藏着什么奥秘;侄儿们也猜想袋子里藏有钱和贵重物品,并多次求她解囊而未成。并想趁她不在家时解开看个究竟而未达目的。因母亲有言在先,袋子的位置和打结都有他的特殊手法,谁要是稍微动了手脚她便知道。加之母亲在晚辈的眼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活祖宗,谁也不愿意解开袋中之谜。而今,永远离开了她的亲人,也舍得丢下了这只朝夕相处的枕头袋子。
满堂的儿女孙子及亲友们都怀着各种企盼已久揭开袋中秘密的心情围观着……
嫂子用她那麻利的双手好不容易才解开了母亲良苦用心所系的特殊结。
首先,拿出的一包是用一条还未散褶的新裤包着青白蓝各色新衣;另一包是各色新旧零星布块;还有一袋是几个小朔料袋装着一叠叠、一扎扎或过了时已作废的布票、油票、粮票等。目不识丁的母亲还好几次从她的袋中找到了家里人丢失的条据;最后一包是几件成了烂布条的衣服。那一件补丁叠补丁由春秋单衣变成了加厚夹袄的`青毛尼上衣跃入了我的眼帘。我便将那衣紧紧贴在胸前,我的双手在颤抖,又嚎啕大哭起来。在场人只知我见物思人,却不解其中之意。
双手紧握母亲这件上衣,回想起她将布料裁剪缝成衣穿上身的那一幕幕,我更是泣不成声。泪水仿佛将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父亲从早到晚从焦潭湾至毛角口近二十华里沿资江逆水而上几毛钱一趟靠拉纤赚来的辛苦钱除了购买油盐酱醋等物外,其余的钱给母亲购回了这块青毛尼料子。当时,母亲从父亲手里接过一看便高兴地说了一句“多好的布料啊”。当她打开布料一看时,只见几块像浆糊干壳了一样的印子,再看看父亲那多次拉纤摔在河坡石头上的伤口,一切尽在不言中……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心里也在流着血。
母亲干完白天繁重的家务活,晚上便在那盏没有灯罩被夜风吹得像萤火虫,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不到几个晚上,母亲便穿上那件她亲手缝的很合身的青毛尼上衣去舅舅家喝喜酒。母亲匀称的身材配上合身的新衣以及她那精巧的手工制作使多少在场宾客羡慕。
多少次做客回家后便脱下那件上衣抖一抖灰、用毛巾蘸温水抹一抹,晾干叠好又收藏起来待下次做客时再穿。二十多年来就只那件时装,再没添置新罩衣。褪了色后就用染料煮一煮,也记不清煮了多少次,直到我和妹妹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给母亲买了几件新衣,她总是舍不得穿。为劝她穿上好一点的衣,我不知与母亲赌过多少次气。可母亲却冲着我说什么“穿衣吃饭不受别人的旁白”,她反而多次叫我们姐妹俩以后少给她买新衣。
母亲那件衣上的补丁不会比他的岁数少;那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层层加固的针线比她一生走过的路还要长。
有一次我回家为半身不遂的母亲换衣时,见她仍然贴身穿着那已不识其本来面目的破烂旧衣,既心痛,又生气。厚薄不匀,对于不能动弹的老人来说更是一种可想而知的难受。生气的是留着好衣不穿,却穿着破烂不堪的,认为她老人家故意丢我们下辈人的脸。像这样连抹布还不如的烂衣叫人怎能晾得出去。我一气之下,把它扔到二哥屋后的竹林里去了。到了半晚时分,母亲问及那衣已是否晾干了,我吱唔了几句便搪塞过去了。谁知隔了几天,母亲说要换内衣,而且指定要穿那件衣。我知道母亲的用意,只得照实说已扔了。又谁知,话音刚落,母亲非常生气,提高嗓门大声嚷着,并挣扎着身子。我意识到了她要亲自去将那衣捡回来。我也深知母亲那倔强的脾气,为顺她老人家心意,无奈何我又只得把那衣捡了回来。
原来,我以为母亲执拗看重此衣是一种返老还童的表现,如今捧着此衣却心如刀绞。而今天我却终于才明白……
正是那件衣,是母亲对父亲所付出的爱表示一种深切的怀念。时常听父母提及他们婚后不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夹着一条小乌篷船在湘资沅澧四水中穿行。当时顾不得他们自己的装扮和享受。遗憾的是父母亲均未听到那首脍炙人口的《纤夫的爱》之歌。
正是那件衣,有多少次我在晚上做功课时,母亲将她披在我的身上御寒。当我被录取大学的那一时刻,母亲的心情比我自己还要激动。她逢人便说:“我家祖祖辈辈今天终于也出了个‘女秀才’”。当我要踏上入校的征途时,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挥动着那件衣一次又一次地为我送行告别,直到我乘船而去……母亲抓着那件衣一股气地跑到屋后的竹林里放声大哭起来。过于的激动和思念,扑嗽嗽的泪水落在那衣上,妹妹从母亲手里接过那件湿湿的衣……
正是那件衣,它使我从母亲身上看到了一个勤劳、朴实、聪慧、贤淑、慈祥而又伟大的母亲。她那优秀的品格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从小勤奋好学。母亲给了我求知的愿望和知识的源泉,才使我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她常用那句“好女不要着嫁妆”的古训来鞭策激烈我发奋学习。
正是这件衣,它使我仿效了慈母朴素之本色。至今一些亲朋戚友一见面时开口便说“你这个不合拍的老古董,在穿戴方面一点也未赶上时代的步伐,这样不入时的低档料衣服早该扔了”。如以母亲的补丁衣相比,我的应算是顶好的。
从这件衣上可以看到凝结着母亲多少年来的心血和聪明才智。母亲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心怀坦荡的高尚品格、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正展现出了她那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情操。
母亲这件衣对我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
我要将这宝贵的遗产好好保留在身边,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