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典民谣金曲有哪些歌曲?
NO1。高山流水...
《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主线,乐书种类繁多。琴乐和筝乐有两种,两者名称相同,风格不同。
古琴音乐。战国时期,流传着秦乐《高山流水》的故事,所以也有说《高山流水》是博雅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魔秘谱》(朱权写于1425)。这个谱子的高山流水的解法是:“高山流水是两首歌,但只有一首。第一志向是关心山川,说仁者乐山。未来的志向是关心流水,意思是智者乐水。唐朝分两首,不分小节。最高山分四段,流水八段。”两千多年来,《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歌曲,连同博雅古琴遇知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表演艺术的发展,“山”与“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说中的秘谱是不分段的,但是后来的琴谱是分段的。在明清以来的各种曲谱中,由四川钢琴家张空山改编的《流水》收录于清代唐编著的《天问歌谱》(1876)中。增加了“滚、刷、拨、注”技法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刷流水”,因其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而被广泛使用。据秦家考证,在《田文秦歌谱》出版之前,所有的《秦谱》中并没有张空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也只有八段,与《魔秘手册》的解法一致。但《张空山传》增加到九段,后来秦家照着打。
NO2。广灵三秦音乐...
广陵散:古琴曲。又称“止广陵”,在《战国策·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颜仲子与宰相夏磊有仇,而聂政与颜仲子交好,为颜仲子刺杀韩翔,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这是一个普遍的看法,魔秘谱中这首歌的歌名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写的《曹勤》讲了与宋有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父亲因为铸剑被韩国国王杀死。聂政没能为父亲的遇刺报仇,却毁容进山学琴10多年。我带着绝技回韩国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于是,在寻找机会入宫为韩国国王弹琴时,他从琴肚中抽出一把匕首,将韩国国王刺死。当然,他自己也壮烈牺牲了。现代钢琴家白认为此曲源于系列中的河间杂曲拉曲。
第三。平沙大雁...
《平沙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乐种,其本意是借大枭的眼光,写出一个文人的心路历程。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谷音真迹(1634),又名平沙落雁。自问世以来,已出版了50多种音乐集,音乐流派众多。只有1962出版的第一部古琴曲集收录了六位音乐家的演奏乐谱。这首曲子的作者是唐代的陈立昂。宋代毛民中、田志翁说的话,明代朱权也说过。因为没有可靠的史料,很难证明是谁写的。
第四名。梅花三巷...
梅花三弄:古琴音乐。又名《梅花引子》、《玉妃引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梅花代表作,《魔秘乐》记载此曲最早由东晋桓伊演奏。
郭茂谦《乐府诗》(卷二十四)鲍照(约414 ~ 466)解决了梅花落的问题,说“梅花落亦作于笛”,“其声今犹存”。在今天的唐诗中也有许多关于笛子“梅花落”的描述,这表明笛子“梅花落”在南朝和唐代之间更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音乐内容,历代曲谱都有介绍,南朝至唐代的笛曲《梅花落》多是抒发愤懑、别离之情。
明清时期的钢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的高傲、冷酷、高洁、不屈的节操和气质为特征。“桓伊吹笛,奏三梅花调,出神入化,后人入琴。”“梅是最清的花,琴是最清的音,用最清的音写最清的事,应该有凌霜之韵。”“三招的意思是取三个泛音,同弦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先是一首笛子曲,后被改编成一首古琴曲(作者是谁很难确定)。
N05。四面埋伏...
十面埋伏:武曲,著名的琵琶传统。描绘了楚汉之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
乐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华的《琵琶记》。在这个配乐之前,只有楚汉描绘同样的主题。
明代王有鼎《唐琵琶传》中,有一幕当时被称为“唐琵琶”的唐颖奏楚汉:“两军决战,天摇地摇,瓦房倒。
许且察之,有金声,有鼓声,有剑弩声,有车马声,皆无声。积怨已久者,为楚辞;悲伤而强烈,为王祥悲歌慷慨的声音,送别的声音。
困在大泽,有追马之声,到乌江,有王喉之声,我骑着马去争一个王声。让听者一开始兴奋,然后害怕,最后哭的没办法。“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汤应该是
楚汉和十面埋伏的剧情和主题是一样的,说明这首歌早在16世纪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楚汉流行于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编著的《琵琶记》问世以来,每一部琵琶记中都收录了《十面曲》。每个版本的分段和分段标题都不同:
《华氏谱》叫《十面》,是直隶的王俊喜传的,十三段;
《施立浦》名淮阴平楚,为隋秦汉时子所作;周金山瑞清后卿学校,那里有十八个科;
郑阳宣普叫十面,一个是淮阴平楚,十八段;
《瀛洲古雕》叫《十面埋伏》,十段。
第六名。日落笛子和鼓...
说起春江花月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著名的民乐合奏团。其旋律,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色,委婉动听;
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一直深受群众喜爱。它被改编成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也被用作戏剧中的歌词。它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传统音乐。但是你知道吗,《春江花月夜》最初是由著名的传统琵琶演奏家文曲的《夕阳笛鼓》改编的。
《
第七名。玉桥问答...
《渔父问答》是流传数百年的著名古琴曲,反映了一个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羁绊。音乐生动准确。
玉桥问答:古琴乐,乐谱最早见于《兴庄太阴续乐》(1560明代萧鸾所作):“古今繁华废如一掌,青山绿水固声。经过一千年的得失,这只是一个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羁绊。音乐生动准确。
《玉桥问答》是流传了上百年的名曲,现在的乐书种类很多。《秦雪·晋楚》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态洒脱,但雄伟的山,壮阔的水,斧的丁丁,喧嚣若隐若现于指间。”音乐因其准确生动的形象,近几百年来在音乐家中广泛流传。
第八名。胡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钢琴曲,据说是蔡文姬创作的。它由65,438+08首歌曲组成,配有一架钢琴,表现了文熙的乡愁、悲伤和崇高的怨恨。目前流传最广的是秦乐。
胡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所作,是一部由65,438+08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由秦伴奏。“派”是突厥语中的“第一”,故名“胡甲”,这也是为什么琴声融化了胡切的哀嚎。
唐代钢琴家黄以擅长演奏这首曲子而闻名。李杰《听董大吹檄文》有云:“蔡夫人作此曲谱,久逐十八节,连鞑靼人泪流边草,汉使伤心归客。”在琴乐中,文熙以声移情,借用了胡佳善于表达乡愁和忧伤的音乐,融入古琴的音色,表现出一种高贵的怨念。
目前有两种传记。一个是明代《秦时》(1611年版)中的秦颂,其词是蔡文姬的同名叙事诗;一、清初承鉴堂琴谱中所录的独奏音乐及其后世乐谱,后者在琴坛广为流传,尤以王之斋琴谱中的记谱法最具代表性。
第九名。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是崇明派的琵琶曲,现已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音乐表现了古代宫女的悲伤情绪和一种无奈、孤独、冷漠的生活意境。
《汉宫秋月》原是崇明派的琵琶,现在的乐书种类繁多,从一种乐器演变为不同的乐器,并通过各自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流通中的普遍情况。《汉宫秋月》现在流行的形式有二胡、琵琶、筝曲、江南丝竹。主要表现古代宫女的悲凉心情和一种无奈孤独的生活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崇明派的同名琵琶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由月湖演奏,又名《三潭印月》。1929年前后,刘天华在汉宫录制了二胡演奏的粤剧《秋月》的配乐(仅用一只手)。
编号10。阳春白雪...
《春雪》是由民间器乐乐器“八板”(或称“六板”)的几个变体组成的琵琶组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八板”(或“六板”)的几种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卦掌”变体的循环繁殖,每个“八卦掌”
变奏组合起来形成变奏的关系,再插入《百鸟朝凤》的新素材,所以是有循环因素的变奏结构。
阳春白雪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是指李芳远和沈浩初编著的十段和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王玉婷的传记,又名《阳春快板》,广为流传。这里是小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