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片文章,写的是香港电影
名字是《寻找无间的出路》 不知是不是楼主要的呢文章如下:虽说现在是国产电影不景气的年代,然而我们的视觉空间里却从未缺少过电影,行业整体的不景气不代表没有好作品,翻翻最近六年里的国产电影目录,《无间道》无疑是值得细细品位的经典之作。《无间道》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其错综复杂而又不失条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深刻揭示了蕴涵于生命中的困惑和无奈,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颤已经远远超过了故事内容本身所表达的东西,每个观众都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渐渐理解和体会片中所谓“无间”之苦,这也许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无间道》在片头引题揭示了所谓“无间”的含义,《孽磐经》第十九卷云“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寻此往下推论,“无间道”即“无间断遭受大苦的道路”,这无疑是条充满迷茫、险阻却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影片的主人公正是在这条“无间道”上奔波、挣扎,拼命寻找着“无间”世界的出路。
影片的主人公分别是警方派入黑社会的卧底陈永仁和黑社会组织打入警局内部的成员刘建明,看似身份完全相反,地位天上人间,实际上二人却是“无间”命运的***同承受者。两人同时背负着亦正亦邪的双重身份,每天都必须在这两种完全背离的角色中转换,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们时刻都生活在一个曾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环境里,然而现实却正以巨大的力量将他们融入所处的社会环境当中,“前面的路到底该如何走?”现实与内心的无休止纠缠由此绵延开来。他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时时都在困扰着他们的内心,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和人格,每天都必须戴着面具在正义和邪恶中演出,甚至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做回自己。“我是谁?”,答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疑问又是一种奢望,在每天的表演中他们已经开始忘却自己,灵魂时时承受着迷失自我的恐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陈永仁只有在心理医生那里才能安心地入睡,当他对心理医生说出:“其实我是警察”的时候为何会释然地微笑,因为他“做回自己”的愿望终于找到了可以实现的地方,即便他找不到“无间”的出路,他也有了精神上的依靠,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并不是孤独者。相比之下刘建明的内心则更加矛盾和痛苦,长时间的警官生活已经使他萌生了脱离黑社会组织的强烈愿望,他想“做个好人”,然而知晓他身份的黑社会大佬韩琛一直是他的最大障碍,以致黑社会和警局都不可能成为他的精神归属,对韩琛、对警局、对未婚妻他都要隐瞒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所有人的面前他都不能露出真实的自己,在正义与邪恶之间他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他未婚妻Mary的小说中所说“每天都自己跟自己演戏,演得连他自己的真实性格也忘了”。韩琛被杀后,刘建明原以为一切就此结束,他终于可以如愿做一个好人了,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让陈永仁知道了他的身份,刘建明再次被推回到正义与邪恶的夹缝之中,他希望得到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但是他的过去使他彻底远离了这个机会,他不得不面对他再也不想面对的过去,他必须为他的过去付出代价。天台见面,与刘建明同是卧底的黑帮同门师兄弟击毙了陈永仁,并且同样揭穿了刘建明的身份,使他“做好人”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他不愿再回到正义与邪恶的夹缝中,他要找到自己在这个无间世界的位置,他要为自己的愿望做最后的努力,于是他铤而走险击毙了黑帮师弟。在影片中刘建明无疑是悲剧和悖论的综合体,在“无间道”上他已经无法分清对与错,他想做好人实际却离好人越来越远,他不做好人就是背离了自己的内心愿望,“做”与“不做”都是错,从他走上这条道路的那天起,已经注定永远没有出口可以走。
“无间道”上两个受伤的灵魂,拼命寻找着“无间”世界的出路,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们的苦痛,除了承受别无选择,片中两人在音响店***同聆听蔡琴的歌声成为经典镜头之一,“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拨动琴弦……”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暂时忘却现实,心灵能得到片刻的宁静。在这条“无间道”上他们已经走得太久,“正如主题曲中所唱的“看着我没停下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在“无间”世界他们在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寻找出路而寻找出路,早已厌倦却不愿认输,他们想要放下屠刀却又必须拿起屠刀,修佛不成反堕地狱,这是何等的悲凉。漫漫人生亦是如此,人们每天都戴着各种面具在现实中寻找生存的空间,为了寻求解脱,“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倾心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命运永远不可琢磨,人注定要与命运不断抗争,出路到底在哪里?也许当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点时依然没有答案,但是没有出路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答案不代表放弃追求,有好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其实都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信念和希望也许是无间世界的最后精神支柱,“既然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享受那走不完的路”,一路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