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华裔青年不同文化体验

在当今加拿大的年轻一代中,有两种成长背景截然不同的青年。他们同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却在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冲击。这两类年轻人就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 CBC (Chinese-Born-Canadian) 和从家乡来到异国的中国青少年 FOB (Fresh Offthe Boat)。

 年轻的 CBC 们更倾向於选择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而 FOB 们相对来说,仍然保留著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生活方式,他们多数来自香港和中国大陆,有刚刚登陆加拿大的新鲜人,也有在本地生活较长时间的居民。CBC 们和 FOB 们没有什么***同爱好,因而交往甚少。

 FOB 们通常有其特定的形象,活动也比较多。他们喜欢仿效心仪的明星,郭富城、黎明、陈慧琳、成龙、梁咏琪等香港明星,都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他们的原居住地工作,定期给他们寄来生活费和零用钱。这也让他们比受家长管的 CBC 们,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万锦市热闹的太古广场就是 FOB 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中国铺子林立,Hello Kitty、音响店、手机店之类的商店虽然店面不大,却紧跟香港时尚潮流,因此吸引著一大批 FOB.他们在这里品尝泡沫红茶,吃寿司,讲中文,而且往往待到午夜时分才回家。

 而 CBC 们生活在父母的监督之下,他们的时间和花费都由父母控制。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从来都没有去过中国,也更需要积极地把中国文化融入自己的西方式生活。

 CBC 们和 FOB 们之间的冲突首先表现在交流方面。不少 CBC 从来没有学过中文,而大部份 FOB 的英文却学得好辛苦。所以,有的 FOB乾脆不讲英文,尽管他们来加拿大的目的就是学语言。

 十五岁的 FOB 高伟恩 (译音,Wayne Ko) 说,虽然自己的英文不差,但和 FOB 们交流还是用中文容易些,这样就不至於产生误解或者误传资讯。也因为如此,同样为语言所困又在异乡漂泊的 FOB们才喜欢待在一起。

 十八岁的 CBC 霍杰妮 (译音,Jeanne Huo) 表示,CBC 们喜欢用英语交流,但因为不会讲中文,也常被 FOB 们认为不像中国人。

 是否有颗热爱中国的心,也是引发 CBC 们和 FOB 们文化冲击的一个方面。十八岁的吴汤米 (译音,Tommy Wu) 表示,FOB 们为自己的文化骄傲,更为自己是亚裔而自豪。

 但亦有人指出,CBC 们和 FOB 们之间的差别,在於「文化体验」的不同。十七岁的 CBC 程杰克 (译音,Jackie Cheng) 表示,CBC、FOB 各做各的事,对许多事情的反应也完全不同。CBC 们热爱西方文化也积极投身其中,FOB 们则更热衷中国文化。

 十八岁的 FOB 余凯莎 (译音,Knesha Yu) 则认为,FOB 一族选择的是一种以中国人为荣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意味著他们比 CBC 更加崇尚中国文化。

 和余凯莎同龄的王小姐也表示,说 FOB 只沉溺於自己的文化,完全是误解。她说,很多其他族裔的人也不接受中国文化,这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