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一生骂人无数,臭脾气3次入狱,监禁7年,可谓一代「 ”狂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敖评孟浩然 生命总是精彩的,而生命也总会因为困难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在他的生命中,一切权贵、名利和世俗都黯然失色;中庸、苟且、妥协也都无处遁形。李敖是一位狂人,青年时期慷慨激昂地指点江山,他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掠影,他也见证了大众娱乐时代的争议丛生。 李敖的一生,似乎是专业「 ”骂人”的一生,在文坛之上,他逮谁骂谁,即使那人名誉满天下,也不能阻止李敖骂人的 *** 。而李敖的这种狂傲,是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的。 1935年李敖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他两岁的时候,就举家迁移到了北京。在北京,李敖在北京四中读书,在这里,他打下了自己对知识的兴趣和基础。即使后来已经转到了台中一中,他仍然对在北京的生活念念不忘。1949年,李敖14岁,他跟着北大毕业的爸爸逃到了台北,就读台中一中,父亲担任台中一中国文课主任。 李敖自小就才华横溢,从初中就开始跳级,也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和竞赛,拿奖拿到手软。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是老师眼中的刺头。在读高三时,李敖得知自己的恩师被捕,为恩师打抱不平的李敖干脆不上学了,直接休学在家自学。他的父亲还算是开明,也就任由李敖在家自学。 在家自学的李敖在20岁时考取了台大的法律系,但是令老师感到无奈的是李敖上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法律系不适合自己。于是就退学了。在家休息了一阵子,李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大的历史系。本以为这是李敖喜欢的专业,李敖能好好学习,但是李敖同一般的学生不一样,他经常在课堂上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 李敖在上课的时候酷爱挑老师的错,在和老师的争执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 ”举手投降”。而李敖的名声也在老师中广为流传,在毕业答辩时李敖同三个教授面对面半小时却一言不发,最后直接一句「 ”通过”,李敖就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踏出学校这个象牙塔,李敖进入了社会。进入社会的李敖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锋芒,他一如既往地狂傲,但是他每次都能够体面地收场。李敖从不畏强权,专骂「 ”笨蛋”。而且李敖骂人,是带着脏字的。他曾说过,「 ”我没有前卫,前卫就是我的锤子;我没有后台,后台就是我的脊梁。” 敢于说话,肆无忌惮地骂人的李敖时很多人心中最有骨气的中国作家,他针砭时弊,以骂世来救国。但也正因为李敖的这种性格和行为他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对他恨之入骨。 在1971年3月,李敖就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吃尽了苦头头。李敖被抓入狱,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但是李敖从没有因为挫折而收敛自己的脾气,他前后一***三次锒铛入狱,前前后后李敖一***在监狱里待了七年。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李敖就会去捍卫,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战士李敖同时也是一位情圣,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好色。从13岁的时候,李敖就开始追女孩了。在图书馆遇到罗君若,一见钟情,李敖就死皮赖脸地追着女孩给人家写情书,文字极其旖旎,文采飞扬。李敖一***给罗君若写了83篇的情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每次都在校门口亲自递给罗君若,但是一句话都不说。欲擒故纵的把戏李敖从13岁开始就玩得很溜,在这一生中他也经历了很多段感情,而李敖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段感情是和胡因梦的婚事。 李敖第一次邂逅胡因梦是在1979年,李敖已经44岁了,胡因梦只有二十多岁,而此时他也已经有女朋友——刘小姐了。胡因梦当时是全台湾男性的梦中情人,她又漂亮又迷人,又伤感又性感。 陷入爱情的李敖开始对胡因梦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和胡因梦一起喝咖啡,或者李敖带着胡因梦去金兰大厦的甲去参观自己收藏的十万册藏书。最后,他强势地推倒胡因梦…… 胡因梦和李敖在台湾都是红人,他们谈恋爱的消息也瞬时在整个台湾爆炸了,引起了轩然 *** 。不久,两个人就结婚了。但是这段绚烂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便结束了。但是李敖的感情没有空窗期,他的最后一个女人是王小屯,比他小了30岁。 李敖和王小屯是在公交车上相遇的,在人群中李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惊艳的学生,从此开始长达八年的追求。最终情场浪子将王小屯感动得一塌糊涂,非李敖不嫁。李敖的一生浪荡不羁,明明白白地徜徉于牡丹花下,在他80岁的时候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李敖风流传》。 李敖一生,狂妄自大,李敖说他要是佩服谁他就照镜子,而我要是佩服谁我就看李敖。如今,李敖大师已去,回看大师一生,不可谓不精彩,不可谓不潇洒。大师千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此一代「 ”狂士”与世长辞,我们不仅思索,在「 ”自由”的征途中是否还会有如此人物。 有人怀念他斗士一般的精神和言辞,也有人批判他狂妄自大狂傲不羁的生平;无论好坏,我们不得否认李敖这样的人物对于任何一个有所蒙蔽着的世道所存在的意义,人而为人,究其根里,何尝不是为了真理的道路而奔赴向前。所谓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追求的就是能说真话,做真事。 在李敖身上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要素。关于这一点我极为赞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撰文中的观点:「 ”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也不是简单的学者、作家、批评家、媒体人。而如今一代剑士与世长辞,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剑一般锋利的人物。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