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在其展览形式上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吸引了观众,激励观众走进去参观呢?

我去过7次上海世博会,感觉深刻的有以下方面:

1. 展览展示方式的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场馆设计当中的声光电的集成控制,影视内容与硬件的巧妙融合,以及大量新奇特展示技术的应用,为上海世博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走进沙特馆世界最大的IMAX3D影院,你会感觉被屏幕所包围,沙漠、绿洲、海洋……屏幕上的景象不断变幻,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手段,让人与周围的场景浑然一体。

石油馆的4D影片《石油梦想》吸引了一批批观众不惜排队7、8个小时,8分钟的电影穿越100多亿年的时空长河,让游客见证石油演变的过程,展望石油石化产业与人类城市生活的美好未来。

2. 展示理念的创新

名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是由两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构成的,宛如一座“太空堡垒”,又名“会呼吸的场馆”。它在设计上采用了尖端的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自主产生能源,并且可以随着日光和夜晚的灯光变化随时变换各种“表情”;展馆内将运用能够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的“循环呼吸柱”,这两项技术都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尝试。此外,日本馆通过展示中日联合“拯救朱鹮”的故事,让参观者体验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生活形态。

3. 互动体验的创新

 与往届世博会不同的是,上海世博会首次与互联网结合,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世博会,实现了游客足不出户便可欣赏世博会的梦想。

瑞士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元素纳入到展示中,通过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空间平衡反映了本届世博会瑞士馆的主题。缆车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乐园”,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游览,还能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参观者甚至还能用脚触碰到花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德国馆展示中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作出各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