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演唱会

日本有像久石让这样的作曲家和编曲家,但中国大陆没有?

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说所有的80后甚至90后都是听着他的西游记插曲长大的。

他是许镜清。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音乐环境非常保守。崔健的《一无所有》,今天听起来不算出格,一出来就四面楚歌;“西北风”的兴起被称为“俗乐”;电声乐器刚刚进入大陆,往往被认为是站在民族音乐对立面的西方资产阶级音乐的象征。当时西游记剧组征集有乐谱的作曲家。在许镜清之前,共有七个人申请,要么唱全民性音乐,要么唱高大全的赞歌。总导演杨洁很不满意。直到许镜清的作品出现,乐谱才被确定下来。

“写歌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怕,写歌没有框框。.....西游记本身没有框架,孙悟空有框架吗?他没有规则。给西游记音乐加个框框是不对的。”

许镜清为《西游记》剧组写了15集和数百首音乐。其中,《云公殷寻》、《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恋》、《天竺姑娘》、《猪背媳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横空出世,成为时代先锋。即使在今天,它们仍然清晰可闻。那么,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以网友津津乐道的主打歌《云宫殷寻》为例。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在那个歌曲不叫无字的年代,它大胆采用了纯器乐的形式,耳目一新,实际效果突出。

其次,在中国电视配乐中首创了电音、管弦乐、民乐的结合,层次丰富,旋律优美,色彩复杂,编曲精美,跌宕起伏,收放自如,与剧情高度契合,融合了西游记的神异、打斗、浪漫、宗教等诸多元素,自然而惊艳。尤其是在表达中国文化的一些独特概念上,如“神仙”、“仙境”,云工殷寻可以说是定下了基调,创造了真正的“中国风”。

都说云宫殷寻和许镜清西游的插曲和配乐是中国电视剧最好的配乐之一,是中国电视剧配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该网友感叹:“有这样的经典,有这样的大师,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不用盲目崇拜外国!”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人认为用电子音乐这种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来赞美中国传统的四大古典小说是不合适的,有精神污染的嫌疑。领导要求《西游记》总导演换掉许镜清,杨洁气得好不容易才挤过人群,让这些作品得以与观众见面。

虽然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无数次出现在各种影视剧、影像作品和晚会中,但其创作者却一直过着淡泊名利的清贫生活。

《西游记》多少次获奖,获奖的总是作词人阎肃,没人通知作曲人许镜清。《敢问路在何方》曾被评为十大金曲,媒体干脆把奖杯直接送到老徐所在单位的接待室,就算获奖了。

他似乎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

几年前,音乐付费网站付给老徐的版权费不到八千,其中一家只付了2.7元。

许镜清并不特别关心这些事情。他30年来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西游记里开一场演唱会。

“这场音乐会无论如何都要举行,我准备豁出去了。最后,我筹不到钱。我会把我的房子放在银行里,哪怕住在窝棚里!”

然而,这件事比他想象的要难。

微博求助后,几十个人约他出来,说了无数的话,一次次充满希望,一次次失望。

有一次,一个自称身价几十亿的老板说想帮忙。结果,当许镜清把积攒的稿费拿出来让他再听一遍音乐的时候,老板已经喝醉了。在他的鼾声中,音乐结束了,音乐会也将结束。

2016年,许镜清74岁。不久前,他因为心脏大面积瘫痪,刚刚从重症监护室捡回一条命。这件事促使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举办这场音乐会。他接受了“众筹”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大部分资金。加上他一生的积蓄,终于在2016,65438年2月4日晚,西游记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

这是一场由2.9万网友通过众筹完成的演唱会,非常成功。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几岁的孩子,都来了,人民大会堂里座无虚席。几位头发花白的大叔在现场听得热泪盈眶。

有网友表示:

“我坐了两个小时的飞机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朝圣,看了许镜清先生的西游记主题音乐会。”

演唱会的主角躲在空荡荡的更衣室里。有一段时间,他担心台下“冷冷清清,掌声稀稀拉拉”。有一阵子,他怕场面太热烈。他一激动,心脏就受不了。

临近尾声,主持人问他想对观众说什么。

许镜清的眼泪掉了下来。

“我就是想哭,没办法。”他说了声谢谢,鞠了一躬,最后又鞠了一躬,记不清鞠了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