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人生的影片评价

侯孝贤电影以纪实性/写实性取代梦幻性,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作近似自然主义的呈现,《戏梦人生》就是李天禄一生的电影化记录,在这种记录当中试图让观众感觉和思想。 台湾主流商业电影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推进以因果关系为根据,封闭式回圈发展。侯孝贤电影不以因果性来建构,尊重生活本身的偶然性,采用开放性结构,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结局不可预知。(搜狐文化评)

侯孝贤在通过当事人的亲身忆述及导演重塑的处理场面,造成一个时空穿梭交替、多重视点的李天禄回忆录;再度呈现了被历史无情压抑的人的悲哀。为贴切地呈现这位根植台湾本土的艺术家半生的生活经历,侯孝贤独放弃特写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对观众视角的蓄意操纵,而试图把观众推在任何一个特定的视角之外,使观众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隔离,以平实静观的态度来捕获一个个非戏剧性的日常活动片断。

“生活本身就是历史”这就是侯孝贤信奉的观念。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也非常特别,采用了台湾本土的月琴取代了传统的吉它,月琴一拨,那些来自乡野民间的歌谣就通过那些质朴的嗓子吟哦出来,然而转瞬间,又飘散在喧嚷的人潮或带着泥土味的空气里。像极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格——不管有多少的痛楚与感怀,镜头一转便是满目的绿水青山。(《上海商报》评)

《戏梦人生》不仅在艺术上独居特色,显示了侯孝贤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主要特点,而且也形象化的表达了侯孝贤对台湾近现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评价。当然,这些看法和评价是有机融合在影片创作之中的,显示了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周斌评)

《戏梦人生》中乡野间的连绵群山,画面中留下大量的空白,充盈着类似中国画“空灵”的情感韵味,增强了画面的情感表现力。(张治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