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通过品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章蕴含的亲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那是一次怎样的散步?”

 (让学生回忆一次记忆深刻的散步经历。)

 二、品读课文

 1、大声而动情的朗读课文,分享自己体会到的文章内涵。

 “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

 (通过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自主研读和品析,分析文章蕴含的亲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确:“春天的散步”、“田野里的散步”、“一家四口的散步”、“欢乐的散步”、“互相关爱的散步”、“和谐的散步”、“充满憧憬的散步”、“充满呼唤的散步”、“充满融融亲情的散步”、“充满爱意的散步”、“认识生命的散步”、“珍爱生命的散步”、“尊重生命的散步”、“思考生命意义的散步”、“充满贤良、孝敬、责任的散步”……

 2、作者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①是文章的内容

 ②是文章的线索

 ③是文章主旨的象征(亲情、生命)

 三、写作尝试

 同学们“渴望一次怎样的散步?”把这次“渴望”写成一篇小短文和大家分享。

 (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道出你心中的理想“散步”)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悟

 1、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3、《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三、问题探究

 1、“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2、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4、写作特点分析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课文翻译

 《浑沌之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五、小结(揭示强调寓意)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经年累月,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体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亲那辈的农民,为了获得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者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关爱父亲,感受父辈一生艰辛却不知累的伤感。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音乐视频——筷子兄弟的《父亲》)

 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中的顶梁柱,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二、自学导引:(独立自学,找出疑惑!)

 (一)通读文本——感知课文情节

 1、为什么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

 2、父亲为了筑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3、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什么表现?

 不自在,父亲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二)品读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亲是一个......的人,表现在......”。(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四、展示点拨(积极展示,战胜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开动脑筋,大胆的说出你的观点。各抒己见哦!)

 五、拓展延伸(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四)拓展延伸——倾诉心中真情

 下面的问题,任选其一。

 1、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你出人头地了,请以作者的身份给逝去的父亲写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亲,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想对此时正在辛勤劳作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给你的父亲发一条微信。

 教师送上一首小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深的皱纹爬满额头!

 看今朝,老骥伏枥,累,奔走的身影何时作了?

 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无力的双脚。

 无悔的一生,播撒在无际的田郊。

 重温经典,让我们经典中介绍这节课。

 播放背景音乐龚玥的《父亲》,及歌词。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

 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

 六、教具:

 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生命:

 (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初探生命: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层次很清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巉岩、枭鸟、荫庇、芳馨 、云翳

 2、解释下列词语:清吟、荫庇、芳馨、骄奢、云翳

 3、课文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拓展:作者化抽象为具体,这种手法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学到过,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4、据此给文章分层。

 学生根据第3步和以前学习经验给课文分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提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小树。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三)朗读第二层,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层的中心句。

 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讨论。中心句是“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有时候”。“一切”指巉岩、细细平沙、暴风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可以分为两类:快乐(细细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岩、暴风雨)。

 4、春水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

 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朗读赏析。

 5、作者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过一江春水流动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并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范例。

 (四)分组合作,朗读第三层,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生命的价值。

 问题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顺序)

 2、前面作者写出了春水的生命历程,那这部分写了什么?

 3、小树享受了哪些快乐?(朗读并赏析)

 4、小树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读并赏析)

 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作者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树”,通过一棵小树生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

 (五)巩固练习,书写生命:

 1、同学们,关于生命,你们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请用“生命还像……”的句式仿照课文写一句话。

 学生写一句话。

 2、再仿照课文对这句话加以具体描述。

 学生写具体描述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话,师生***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历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阅读第四层,感悟生命:

 1、过渡:生命不仅像春水、小树,还像小草、树叶等等,其实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面对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学生谈感悟,师生评价。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请结合本文、自身经历和阅读其他文章的感受谈谈。

 一个学生读作者的感悟,其他学生说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中的“云翳”“美丽的黄昏”?并据此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思考比喻的本体,理解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总结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为背景音乐)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其“爱的哲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吧!其实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呢?(学生谈论)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设计意图]结合冰心老人的经历,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八、作业设计:(第一、二题选做一题)

 1、用“生命还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开展讨论。

 3、课外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再次感受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阅读,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时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树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语言美:比喻、拟人、排比

 [设计意图]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语言美来赏析课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2、3。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

 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出示大屏幕。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

 羞 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的诗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学会了......如: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

 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 希望 自信 苦闷 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