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桂冠的金牌指挥pearl _赢得桂冠

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来自中国的青年指挥家杨洋在希腊举行的2006年国际指挥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国际大赛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指挥家。这是不小的奇迹,其意义是突破性的,说明中国的指挥艺术和指挥人才已经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杨洋获得了这块宝贵的金牌。

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大赛是一项世界性的比赛,与贝赞宗指挥大赛、卡拉扬指挥大赛、塞尔日·库塞维茨基指挥大赛等齐名。属于世界顶级水平(这个比赛是奇数年的作曲比赛,偶数年的指挥比赛)。这个比赛是以伟大的希腊指挥家德米特里?以米特罗普洛斯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许多年轻指挥家都向往的重要事件,因为他们中的哪一位获得了桂冠,从而在世界指挥界获得了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杨洋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三名决赛选手一人第一,两人并列第三,第二名空缺),不仅轻松戴上了大赛的桂冠,还摘得了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非凡的成长之路

杨洋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从小学钢琴,在音乐上很有灵气。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钢琴教授李启芳。在名师指导下,杨洋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才13岁。当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星海钢琴大赛中获奖,被认为是前途无量的钢琴新秀。然而,当人们期待他在钢琴演奏中展示才华时,他却对指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洋雪的指挥还不得不提他的同学刘菊(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儿子),他不断地在杨洋耳边灌输卡拉扬、伯恩斯坦等指挥大师的名字。根据刘菊的推荐,杨洋开始每天戴着耳机听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从此迷上了(伯恩斯坦是杨洋最崇拜的偶像)。在音乐附中期间,杨洋开始跟随徐新和吴灵芬两位教授学习指挥。1996年,这位曾经备受青睐的钢琴天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正式转行指挥。杨洋曾经说过,三个叫Yǘ的人对他的艺术成长帮助很大。第一位是余枫教授,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时的主要学科老师。赢得这次比赛后,他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是余枫老师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使他获得了正确、细腻、精湛的指挥方法,使他一生受益匪浅。赢得这次比赛后,他从实践中坚定了余枫教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余枫教授在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四年时间里,给杨洋进行了全面、系统、针对性很强的教学。他教杨洋如何从一个指挥家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作品,如何用自己手中的指挥图去诠释自己的作品。这些对于现在拿着金杯的杨洋来说都是清楚的。

第二位是Yǘ,他是中国交响乐坛最具影响力和开拓性的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和慷慨,为杨洋的成功提供了至关重要且必要的帮助。2000年,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的杨洋被新成立的中国爱乐乐团聘为助理指挥。在龙宇的帮助下,杨洋得以在中国最好的管弦乐队中演奏。在过去的五年里,他经常在中国爱乐乐团的常规音乐会和几场北京音乐节音乐会上演出,指挥了许多重要的交响乐和歌剧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和演奏经验。在中国爱乐乐团的几年时间里,杨洋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知名度也开始遍布全国。他自己说,龙宇给了他太多带头实践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他不可能对这场比赛如此自信。获奖后,他衷心感谢第二位老师Yǘ。

第三个叫Yǘ的人是广州交响乐团的团长于启铿,他也是一个有眼力的伯乐。余校长心胸开阔,勤奋进取。他看中了杨洋的潜力,愿意帮他打造这个新指挥家。从此,广州交响乐团成为杨洋施展才华和艺术实践的基地。他们之间的长期合作,给杨洋熟悉不同乐团的风格,拓宽艺术视野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获奖后,杨洋在谈到于团长时也流露出由衷的感谢。

作为一名非常活跃的青年指挥家,杨洋近年来的艺术经验相当丰富。他不仅指挥过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歌剧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乐团,还指挥过德国莱茵国家交响乐团、法国戛纳交响乐团、波尔多交响乐团。夏朗交响乐团、希腊多彩交响乐团、仁川爱乐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并与奥古斯汀?杜梅,萨宾娜?迈耶,伦纳德?卡普松,阿尔本?格哈德、、白等国际知名独奏家合作过,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雅典的中国风暴

2006年,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家大赛强势如云。16名选手通过全球区域选拔前往雅典进入决赛,杨洋是其中之一。本次比赛第一轮是:莫扎特歌剧《魔笛》选段、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选段、德彪西《农牧之神午后前奏曲》选段。第二轮和第三轮分别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埃格蒙特序曲》、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以及希腊作曲家创作的五首新舞曲。

杨洋顺利通过第一轮,技术表现和音乐处理都无可挑剔。在谈到指挥莫扎特《魔笛》的选曲时,他告诉我,这是一场难度极高的朗诵,选它是为了检验参赛选手能否驾驭歌剧音乐,掌握呼吸口、弹性节奏等要领。让他高兴的是,这首著名的朗诵是大学一年级时余枫教授亲自教授的。轻松地下达完命令后,阳阳心里不由自主地又泛起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

在第二轮指挥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时,杨洋丰富的乐队指挥经验帮了他大忙。这首歌的速度转换有一个著名的难点,就是对于一些大指挥家来说,这里可能不会露马脚。杨洋在国内演唱会上多次指挥这部作品,他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它的技术难点。他一挥手,就完整无误了。和其他玩家相比,光这一个就远远超出了。

在第三轮指挥德彪西的《大海》时,杨洋出色的色彩感和敏锐的调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他和我聊起了另一个话题:2006年8月,杨洋受韩国指挥家郑明勋开办的大师班邀请,前往韩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和深造。用杨洋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两周。在与郑明训的接触中,他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伟大指挥家的魔力。郑明训非常重视杨洋,把他和其他同学区别对待。他亲自看了杨洋的排练,告诉他如何掌握乐团的色彩,如何调整乐队织体的层次变化。郑明训的灵感让杨洋大开眼界。从此,他在排练、表演、听音乐甚至看总谱上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就像深入音乐的内层。随着8月份与高手的相遇,杨洋镇定自若地站在了比赛的领奖台上。德彪西的《大海》在他手里从来没有过这么美妙的声音,杨洋成功的大局已定。

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雅典爆发了中国风暴,一如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夺金狂潮。今天的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大赛,属于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杨洋,他也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创造了又一次狂潮。当大赛评审团主席宣布获奖名单时,两名女选手(一名来自德国,一名来自希腊)并列第三。此时站在台下的杨洋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第二,第一是不是空出来的。在心里想着的时候,陪审团主席放慢了他的语调。他说,“我不想说大家已经知道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候选人,他就是来自中国的杨洋。”话音一落,全场顿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这时候杨洋就放心了,然后他就很自信的接受了人们的祝贺和赞美。

天才和勤奋的成果

对于求职者来说,赢得比赛无疑是成功的象征。杨洋这一次的成绩可以用辉煌来形容,但这辉煌中浸透了他的天才和勤奋。杨洋小时候随父母生活在广西。在那个音乐艺术不发达的地区,他常常表现出音乐灵感的火花。他从小就在家听唱片。他的父母从那些老掉牙的唱片里把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灌输给他,杨洋果然不负众望。他听到的大部分音乐都能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一次,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上演奏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年轻的杨洋跟着妈妈听了起来。听着听着,他发现不对劲,对妈妈说:“你应该跟放唱片的叔叔说,现在应该是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了,可不是第三乐章的曲子可以放的。”我妈过去跟工作人员说,人家查。至此,杨洋敏感的音乐气场和超强的记忆力在人们中传播开来。

杨洋不仅在音乐上有天赋,而且以努力拼搏的精神而闻名。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中国交响乐团等单位担任键盘手。随着音乐会的演出,他逐渐认识到音乐结构的内在奥秘,积累了作为演奏者独特的实际演奏经验,这是指挥所所缺乏的。2000年至2005年,杨洋在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助理指挥。在此期间,每一位从国外请来的著名指挥家的排练演出,他总是到场。他利用这个场合观察学习,增长了他在艺术方面的见识,喜欢奥科?卡姆克拉茨。维瑟,训练乐队的大师,是杨洋孜孜不倦追求的对象。他仔细观察了大师们的排练,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

杨洋自音乐学院毕业以来,指挥了相当数量的交响乐作品和歌剧作品。只听过和写过的代表作有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圣桑的《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福莱的交响诗《佩雷阿斯》和《梅里桑德》。人们还记得,在2003年的北京音乐节上,他指挥了作曲家郭文静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的首演,当时反响空前。此外,他还指挥了美国作曲家简?沙普利的郑协奏曲、日本作曲家三木的琵琶协奏曲及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国版)在澳门首演。

如今的杨洋,各方面都变得非常成熟,在艺术上也逐渐独立,在这场比赛中,他没有依靠任何人的帮助。他从网上下载材料,给评审团发录音,办理出国手续,一个人去参赛。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完成的。他不仅在艺术生涯上开始独立,在人生旅途上也开始独立。获奖后,国外很多知名音乐经纪人找到他,主动提出为他安排世界各地的重要演出。随着签约合同的不断到来,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指挥生涯正等待着这位新兴的指挥家。

中央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家景作人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