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是谁
“割须弃袍”是曹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在这个故事中,曹操为了逃命,不惜割须弃袍,表现出他的极度慌张和狼狈。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惨败后的落荒而逃。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推动了汉末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知兵法,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开建安文学之风。
“割须弃袍”造句:
1、凉州兵势力虽然大大不如曹军,但是凉州骑兵勇猛善战,马超神勇无双,仅许褚勉强能与之匹敌,韩遂亦非庸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之相不下。
2、当时马超率领的十万西凉铁骑一阵猛冲就把曹操杀的是割须弃袍,连曹操这种将军队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的军事大家,面对西凉铁骑的冲锋也只能狼狈逃窜。
3、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吾弃钺丢马而走,岂不留人笑柄?
4、曹操因马腾参与血衣诏而诱杀马腾,马超和韩遂举西凉兵报仇,于渭南大破曹操,杀至他割须弃袍。
5、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