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如何表达还在
1. 却,仍然,还在古文一般怎么表达
“却”可表达成“而”、“但”,“仍然”可表达为“仍”、“如故”,“还在”可表达为“依旧”。
1、而
例句《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青从蓝色中提取却比蓝更青。
2、但
例句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翻译:公子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3、仍
例句《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翻译:现在大将军仍然重新获胜。
4、如故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翻译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仍然跟以前一样以厚礼待他。
5、依旧
例句《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翻译: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年纪还小, 住的跟往常一样。
2. 文言文中能表示"现在"的词有什么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嘢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现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3. “你说什么”用文言文怎么表达“你说什么”用文言文表达为:汝言甚。
文言文:
简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释义: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4. 文言文中但是怎么说在文言文中,作为表示转折的连词,有“但”、“然”、“而”等。
用“但”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的“但是”用法同。如曹丕《与吴质书》中:“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这一句可以翻译为: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用“然”表示转折,也常有现代汉语的“但是”的意思。如:柳宗元《三戒》中:“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其中的“然”可以翻译为“然而”,也可以翻译为“但是”:(老虎)非常恐惧,但是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用“而”表示转折,如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其中的“而”可以翻译为但是。再如常见的“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等,而都是但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