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的心理学意义
论文关键词:愉悦调节身心健康
摘要:音乐是融合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传达感情的音乐声音的组合。人们可以从音乐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现代表明,人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是由精神因素决定的,与身体素质、物质条件甚至宗教信仰都有密切关系,但艺术的感染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音乐快感的心理调节。现代医学还将音乐与身心健康的治疗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了音乐疗法这门学科。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对于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音乐已经是一剂妙方。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上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范畴。我们把音乐本体看作是一种主客体之间产生的音乐?情感对象?即音乐家对自然和社会观察的产物。音乐的主体不是简单的声音,而是融合了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的音乐与声音的结合体。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所以,音乐是传达感情的艺术。
音乐之美存在于音乐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之中,二者缺一不可。音乐内容主要指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的社会生活。音乐的形式美主要是指音调、节奏、形式、和声、结构和声音的有机结合。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人们可以获得审美体验和极大的乐趣。进而理解音乐的真谛,达到理性的升华,进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把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的审美艺术活动,叫做。自娱自乐?;为他人欣赏而创作的音乐叫做。他有趣吗?,两者各有侧重,但又不能完全割裂开来。音乐的审美功能极其复杂和广泛,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它通过唤起快感达到了、成就了、思想了、认知了,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和科学都无法替代的。
“李越”的创始人最早倡导礼乐。他认为音乐不仅能表达人的情感,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最终能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完善人格。孔子的音乐观根植于中国古老的土壤,这种文化的特点是礼乐共存。礼是人的行为规范,乐是人的心理或生活的陶醉。在《礼乐》中,孔子把音乐视为人类人格完成的最高境界。礼与乐的结合使人参与个体人格的完成,从而导致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一方面,孔子充分肯定了满足个体感官心理欲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努力把这种心理欲望满足到一种符合社会伦理的道德标准。孔子非常重视音乐对个体心理的感染作用,同时强调这种作用只有在能够导致群体的和谐时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个体心理欲望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结合,成为孔子音乐最显著的特征。孔子提出的音乐创作的标准是什么?乐而不淫,悲而不伤?。也就是说,音乐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一定是适度的,适度的。
目前,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说,音乐是最有效的调节方法之一。音乐能让人达到一种巅峰体验。根据亚伯拉罕的说法?马斯洛的观点,高峰体验是一种超然的状态,让我们在一种无法形容的冲动下,觉得世界是如此的和谐。古典或浪漫的音乐,节奏感强的音乐,容易诱发高峰体验。巅峰体验会带来巨大的效果,它能消除人的焦虑、抑郁和忧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中国古代称为自然。自然其实是人自身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的一种自我反思,或者说是一种依赖于音乐而又超脱于音乐的生命直觉。
具体来说,音乐具有以下心理意义:
(一)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人都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影响。无论什么种族,什么背景,什么文化,什么信仰,一个人的生活都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从一些歌曲中看出,比如摇篮曲、生日快乐歌、民歌、国歌、校歌、毕业歌、流行歌曲、婚礼歌曲、宗教歌曲、离别歌曲等等。由此可见,音乐伴随着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伴随着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表达着情绪、情感和经历,温暖着心灵和感情,也帮助个体放松和忘记快乐的经历,通过音乐获得内心的力量。
音乐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密切相关。借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困扰,促进学生身心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
(二)消除人际障碍,增强自我表达。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表达困难,心理苦恼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我表现,自我评价低。他们不能正确地接纳自己,不能成功地与外界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表现出人际适应上的障碍。运用音乐疗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音乐可以是一个人自我表达的媒介,也可以是一个人丰富感情、促进成长的方式。特别是在集体音乐活动的无威胁、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想法和思想。音乐调节中使用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于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合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活动的一个功能就是调动人的情绪,情绪系统控制着生活中的很多效能感和满足感。这些积极的感受可以减少人们的社交焦虑。听音乐,玩乐器,可以和世界建立联系。音乐活动一般是通过表演来进行的,表演不仅是最生动的活动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受的机会和渠道。音乐有一定的特点,可以训练个人的社会合作协调能力。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器乐合奏等。,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端正社会行为、行为上的自我约束、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此外,音乐活动通常是集体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往往有助于建立良好而亲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为自己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为音乐的本质需要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确配合,任何配合上的失误或失败都会立即导致音乐效果的不协调和失败,而这种不协调和失败会立即反馈到每个参与者的耳朵里,造成听觉上,甚至身体上的不快,所以音乐本身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迫使所有参与者完全配合。并迫使人们控制任何可能破坏音乐和谐的自我冲动和不良人格表达。因此,参与者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而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被泛化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也会吸引那些社交孤僻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交活动中来,从而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状态。
(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通过声音活动的过程呈现其形式。接受音乐的形象取决于记忆的能力。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连接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思维交流。创作者不断推出的新作品,欣赏者也要不断想象。一个人是不可能不小心得到完整的印象的。音乐本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表达不像语言那样直白清晰。人们要通过声音运动的形式去感受和领悟与作品相比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联想调动过去的积累,从而产生各种视觉意象群和与之相对应的意象群来丰富欣赏体验。音乐的内涵也有一些只能理解的模糊性,可以让人产生多样的联想。在音乐欣赏中,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科学思维;首先是形象思维。脑生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的,两个半球之间的功能不对称是人脑结构和认知的主要特征。左脑是推理和计算的大脑,主要起语言、逻辑和秩序的作用;右脑是感性和艺术的大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形象和幻想,即创造性活动。就我们的关注点和人们的关注点来说,主要是开发人的左脑功能,这有很多弊端:只能使用不到1%的脑力;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速身体衰老,易患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的认知不全面、不深入,判断无法顾及全局;过分执着于个人的成败得失、祸福;少了创意,忽略了宇宙力量的大智慧。所以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右脑功能的开发,而音乐调节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方式。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延缓衰老,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引起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资料:
【1】刘道光。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19。
[2]赵鑫珊。贝多芬的灵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95。
[3]西方音乐家论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9。
[4]我的音乐人生[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92。
[5]论音乐之美[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73-74。
[6]林崇德。发展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与access相关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