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开放式的小学音乐课堂

首先,教师自身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既是理论和知识,又是实践的艺术,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调查表明,教师在说话或教学时语气温和、亲切,能根据内容和情绪调整说话的节奏,因此学生能在这样的说话状态下保持学习兴趣;相反,60%的学生对此感到厌恶。因此,要实现音乐课的有效教学,音乐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将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

第二,开设音乐课,为音乐知识注入生命。

开放式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小学生,尤其是大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因此,幼儿的音乐学习应该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把听、看、触的感受结合起来。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学生处于对音乐语言感知的初级阶段,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音乐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和演唱国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持奖杯,在国歌声中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被这种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音乐渲染,使他们体验到国歌节奏的神圣和庄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大量的图片、挂图、无数的板书,繁琐又费时,给学生一种与世隔绝、缺乏联系的印象。使用多媒体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方便课堂学习更多知识。

3.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多媒体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于学习过程。在智能信息的刺激下,课堂有了全新的感觉。多媒体按照人脑的加工程序,将信息由点及面连接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起了阶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四,注重音乐练习

1.独立的音乐实践活动。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和音乐课的主人。

2.合作音乐练习。合作学习要求全员参与,合理利用竞争机制,相互合作,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共享资源。叶圣陶先生指出:“合作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是我行我素。”为了加强小组合作,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如在安排二年级“龟兔赛跑”的音乐故事表演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分组,合理安排兔子、乌龟、熊在组内的角色。这样,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情感交流。

3.探索性音乐练习。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自由。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拓展性。比如一年级《雨啸》,学生学会歌词后,老师问:大雨和小雨是什么?暴雨前的天空是怎么回事?可以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组间比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歌曲,看哪一组学得快,合作得好。老师适时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地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索。最后,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重视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把评价作为课程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要注重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的途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程度差异。美术课程的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所以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取自评互评,充分利用学生美术档案,实施过程性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我们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长期努力、探索和实践。打造一个能让学生“多、快、好、深”学习的课堂,是我们音乐老师长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