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科技艺术 颠倒荒谬与虚假
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瓈月
策展人王宗欣透过应用社群互动程式、3D列印、体感捕捉、Slit-scan与互动电子系统等,展出各种创新科技跨界的艺术创作,并同时进行一场对社会的思辨,探讨台湾长期追求速成和过度包装的结果,导致产生许多荒谬虚假的现象。这个展览有许多有趣的互动装置,透过程式编码与萤幕显现,可以看到自己与数位科技的互动,不但充满新奇,还有很酷的体验感受。(影像来源:DosomethingStudio)
以下是几个科技作品的介绍:
作品一:Gomo一款假的交友软体(网路互动程式)
艺术家:王宗欣、吴仲伦、曾忠岳
作品以模拟交友软体为创作概念,网站画面出现一张图片,其显示的人、事、物是「真」或是「假」?让阅听人在网路上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以最短秒数做出直觉判断真假。透过社群的去中心化行为,特别以负面的角度讨论群众关心的事件。大众可参与讨论也能提出自己的论点,再将个人意见让大众判断真假。互动结果与讨论为所有负面能量文字的总合,此大数据得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议题。
作品二:Mistake/复合媒材(50cmx70cmx50cm)
艺术家:王宗欣、李霁
作品为植物制成的容器收纳,借由3D列印成为永生花,反转了植栽应被盆器装盛的概念。随时间的流逝,草木自然荣枯;但应用微积分成型的塑胶制品却永垂不死。观者依习惯与经验来形塑物品的美好意象,间接舍弃了物质与行为原有链结的关系。每个人、每件事与每个物体皆有独特的千百种形象,一再重新地被释意,并没有唯一的解释。
作品三:相同的唯一/录像互动装置(700cmx150cm)
艺术家:王宗欣
观展者站立于作品前,从互动录像装置演算数据中,重组出几十几百风格相似的自己。「设计」与「消费」是难以通透的矛盾关系,尽管我们透过选择来穿戴不一样的服装与饰品,然而过程中这些元素却早已转化为资料库的数据。所谓的自我风格也仅其中一笔资料库的排列组合。我们难以表现真正独特性,再怎么与众不同,也只是相同的唯一。
作品四:SUPERFAKE/电子互动装置(400cmx230cmx60cm)
艺术家:王宗欣、钟荣真
作品将透过感应器捕捉观者的动态,即时将身体投射的部位于玻璃上,画面由透明转为雾面。两侧的观者没办法清楚地看见对方,只有模糊的影像。社群网路的人在面对彼此时,营造出来的形象并非真正的个性,尽管如此不真实,大众仍保有窥探之心并盼能与惊喜相遇,谁叫我们都以「超级假」的面貌展现于此世代。
作品五:如影随形/录像装置(FullHD)
艺术家:王宗欣、张雅婷、SUPERADD
作品为「如影随形」舞蹈影片与幕后制成的纪录影象,分别表达出消费者透过消费得到愉悦和满足感,这满足感如影随形地赞扬著物质主义。我消费,故我在,真是美丽的令人上瘾。
作品六:狭缝中的连续微观/录像互动装置(500cmX200cm)
艺术家:王宗欣
作品藉「缝隙摄影」的原理,在空间里设置一条光线,凡物体停留在这个光线时将被记录下来并向右流动,产生独一无二轨迹。利用观者与作品的互动成为独特的影相,隐喻在这个数位网路时代里,任何声音絮语、反应动作都将不受时间、空间中的限制地留下记录。彷如0与1的数据,虽片段零碎又能被窥视出某些轮廓。
作品七:Producer&Consumer/摄影(500cmx200cm)
艺术家:王宗欣、TIMWU、林永政(3CM)
作品利用镜子来影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镜中人拿着一颗完整的苹果,但真实的背面是一颗背面腐烂的苹果。用错视的手法表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是模糊且暧昧的。在物质主义的过度包装下,大众往往没有省思地全盘接受,我们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呢?
作品八:Onlineshop/复合媒材(400cmx250cmx150cm)
艺术家:王宗欣、Oqliq
电子商务逐渐取代实体通路后,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看似方便快速的交易却往往隐藏着危机感,再多的商品描述标示与图像都难能确认,心里仍疑惑著「是不是真的买了一件毛线衣?」作品是一间实体商店,观者可真实触摸、穿戴衣物后决定是否购买?不过结帐方式却为电子商务的付费流程,讽刺一切矛盾,却又无限轮回怪异现象。
你觉得社会虚伪吗?想体验一下科技艺术呈现出来的虚假意象吗?科技艺术的呈现方式让人无法想像,抽个空到三创生活园区看「超级假」就可以感受科技艺术的魅力。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