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对手做什么,只看用户想要什么。
单词4976阅读9评论0喜欢0
2016年4月,网易官方宣布,网易云音乐由网易杭州研究院下属的音乐产品中心(二级部门)升级为网易音乐事业部(一级部门)。随着部门的升级,网易云音乐高级产品总监朱怡雯也升任一级部门负责人——网易云音乐CEO。
从2012年7月被丁磊点名创办网易云音乐,至今已有四年。
当时,朱怡雯负责的社区产品“梦想生活”刚刚被叫停,丁磊在和网易航研院所有高管谈过之后,选中了他和他的团队。丁磊选择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一个在社交方向打拼了两年,对社交产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刚刚度过一次失败的团队,他们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正是丁磊想要的。
时间证明了丁磊的眼光。以朱怡雯为首的网易云音乐正成为国内用户增长最快的音乐平台。
2015年7月,网易云音乐刚刚宣布用户数突破1亿,时隔仅一年,2016年7月,他们再次宣布用户数突破2亿。要知道,国内下载量最高的酷狗音乐手机版用了6年时间突破7500万用户,4年时间每天手机用户突破7000万...增长65438的一年。
近日,倪姝有幸采访了网易云音乐CEO朱怡雯,听听这位36岁的年轻舵手打算将网易云音乐驶向何方。
(网易云音乐CEO朱怡雯)
▼
直到今天,朱怡雯还记得2013年6月的一个凌晨,他带领团队发布网易云音乐1.0版本。大家都在刷微博看外界评价。值得欣慰的是,微博里大家都说云音乐特别好。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一个颠覆性的产品...那天晚上。
“这次我们有戏。”这一刻,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朱怡雯终于倒在了地上。
(2014年5月,朱怡雯在网易云音乐一周年庆典上分享,是网易云音乐的好口碑)
从2012的历史背景来看,要想让一个音乐App在两年内达到过亿用户,绝对是一件难事。
那时候大家还在PC时代,音乐市场是一片红海,模式相同,巨头众多;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新兴概念,偶尔出现在媒体上。iPhone4刚刚发布,没用过智能手机的用户还是习惯用PC听歌。他们根本没有使用移动流量或者手机播放音乐的意识和习惯。市面上所有的音乐app体验也非常可怕...外部市场基本不具备所有必要条件。他们唯一拥有的是:对移动互联网plus的社交化两大互联网趋势的信仰;
那一年是网易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一年。为了推动转型,丁磊一口气从市场上拿到了几百台联通合约机,分发给所有网易高管,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让高管们分享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想法和故事...这种强大的转型驱动,决定了云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移动定位;
转换很难,从0到1的乘积也很难。如果照搬PC时代的曲库思路,网易云音乐必死无疑,但转向移动是一个方向。但显然是对音乐社交的弱需求,核心需求还得回归音乐。但是,没有传统思维,很难找到对用户新的价值点。朱怡雯的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构思产品原型,项目7。
正是这几个月的思考,网易云音乐深刻反思了传统“曲库模式”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从一开始就走出了一条与其他音乐平台完全不同的道路,并深刻影响着今天的产业格局;
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对于倪姝来说,网易云音乐只是顶级音乐app之一,而当倪姝彻底了解之后,才明白网易云音乐与传统音乐app相比,是一个不同的物种;
▼
2012年,在筹备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朱怡雯面试了一个酷派的产品经理,被对方告知80%的酷派用户使用本地音乐。这个数据震惊了朱怡雯,意味着无论你有多少版权,联合多少歌手,都没有用,因为对方很可能一次下载一百首歌,然后听一辈子,每次都打开。
通过这次招聘,朱怡雯明白了做曲库和工具是没有出路的;
在曲库模式下,音乐站对于用户的核心是:音乐下载和试听服务。在瘦产品模式下,诞生了大量用户下载音乐到本地,需要时播放的习惯,但这样的用户习惯并不活跃,也没有接入深度。App更多的是作为提供下载的本地播放器存在,这种模式背后的商业价值可想而知。
只有活跃用户才有价值,所以网易云音乐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不是工具产品。定位不一样,所有的决定都不一样。
(2016年5月,朱怡雯在知乎盐社分享了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区探索经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网易云音乐产品的核心架构是歌单,而不是歌曲。歌单是我创建的一个歌单,可以收藏,评论,分享给别人。简单来说,如果我有一个口味相近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列歌单。我可以随便收集朋友的歌单听听。而且,我朋友会同时更新歌单。这种结构自然是以社会互动为基础的。
网易云音乐1.0的Solgan叫:寻找好音乐。在朱怡雯看来,就是要做网易云音乐:全网找一个成本最低、社区氛围最浓的奇怪的好音乐;
找到一首自己从未听过的好音乐,是很多用户使用网易云音乐的开始。在这里,无论是别人给你做的歌单,还是DJ给你推荐的一些歌曲,或者是别人推荐的动态音乐,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找到一首好歌的成本。
然后网易云演唱会把评论放在最显眼的入口,你可以在听这首歌的时候看到评论。听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因为对这首歌不熟悉,所以要找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这一次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我从一首不熟悉的歌里学会了。想知道背后的故事,找它的评论,看评论里的故事。
当你看到评论里的故事,你会发现我不是唯一一个听歌的人,那么多人陪我听歌,因为评论里大多是情感共鸣,而这些情感共鸣造就了:一个社区的人情味;
而这种由歌单-评论-社区的整体架构所带来的丰富的产品体验,远不是一个玩家所能拥有的。当竞品继续使用70%以上的本地音乐时,网易云音乐用户中只有1%的人每天使用本地音乐;
而如此傲人的成绩,证明了网易云音乐在战略和理念上的正确;
超越竞争思维,通过价值创新获得新的空间,被称为蓝海战略。在倪舒看来,网易云音乐从社会角度对在线音乐行业的解读和改造,就如同西南航空对航空业的理解和改造。虽然乍一看只是略有不同,但一旦深究,就会发现处处不同,这就造就了价值链的重组。
▼
在传统的平台运营逻辑中,平台运营者的核心在于:不调整集货和客户的天平两端,而是通过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持续做营销来与用户沟通,但朱怡雯不这么认为;
朱怡雯有个习惯:每天早上来到公司后,看完昨天的数据日报,就会打开微博搜索关键词“网易云音乐”,看微博上用户的留言。一旦他发现什么问题,会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看能否为对方解决;
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三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看来:直面用户的需求和问题是最重要的工作方式;
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他建立了用户反馈后台。现在这个后台每天可以收到近65438+万条反馈,有相应的分工机制对反馈进行分类,按照属于产品建议还是技术bug进行划分,交给相应的团队解决。但相比一般公司的服务流程,技术出身的朱怡雯做得更彻底:为了加快效率,让技术人员直接解决!
你会看到网易云音乐有很多专门的账号:万能安卓开发组、云音乐iOS开发组、云音乐web开发组等。这些庞大的数字是云音乐技术人员与用户沟通,自己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Android的开发是最难的,各种尝试,各种问题,频繁崩溃,各种bug,但是云音乐的Android端这样的问题会少很多,因为云音乐一直本着解决一个丢一个的思路在做这件事。所有开发者都这么做,让用户觉得这个社区真的很有人情味,很多人都在帮自己解决问题。
而且这样做,技术人员会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做得不够好,以后会更好,因为用户在和我交流。我帮他解决问题的时候心情很好。这对整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2014年8月,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黎万强出了一本书《参与感》。其中一个观点是,所有员工都是客服,所有员工都应该参与客服...这一理念与朱怡雯的工作理念不谋而合。网易云音乐自2013上线以来一直是这样工作的。
如此缓慢而细致的产品打磨工作,对于一些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感知,但是对于认真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是非常能够感知和关注这些变化的,而网易云音乐从一开始就把市场的重心放在了这群种子用户身上。
通过精耕细作,朱怡雯成功留住了“中国所有真正热爱音乐的有经验用户”。相比同类产品的用户,他们更年轻,更有趣,更愿意互动,更投入产品,更认真的音乐爱好者。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所以云音乐的用户可以帮助社区创作内容,内容包括评论、歌单、主播台、专栏、动态等等,这是完全不同于竞品的。
网易云音乐3.0版本推出了一个大杀器:首页内容全部个性化,所有竞品到现在都不敢跟进这一步,因为这样高度个性化的推荐是基于海量UGC内容,基于网易云音乐每天诞生的42万首优质新歌和单曲,而这些是其他产品无法拥有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音乐平台都想社交化,但只有网易云音乐做到了。根本原因是大家从根子上就不是一个系统;
▼
当被问及这2亿用户,网易云音乐下一阶段有什么计划?朱怡雯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独立音乐人计划;
自从QQ音乐和CMC合并后,说到整个在线音乐行业,必然进入:从战斗模式来看,大家都认为主导行业的是:资本和版权的力量,于是一时间,各公司都提出了打造音乐全产业链的想法。这样大家才能站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但显然朱怡雯并没有给出关于竞技视角的答案;
但是倪叔马上就明白了这个答案背后的深意:泡妞的核心在于女生喜欢什么?商业策略的核心不是打败情敌,而是体现对市场的判断;
在朱怡雯看来,下一阶段音乐市场的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
“这几年,大牌明星越来越少了。你现在听到的大牌音乐人,还是几年前的陈奕迅、周杰伦,没什么新意。新艺人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在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跟整个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用户的注意力分散有关系。因为之前我们只看电视,电视的频道有限且集中,所以我上春晚就火了。现在不是这样的。做一个火人很难。现在的音乐口味更加分化和个性化。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人,每个艺人都有一群粉丝。目前来看,一个艺人能吸引所有粉丝的可能性很小。艺人的粉丝已经分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音乐人的市场对于我们未来的判断是大有可为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去中心化的市场。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电音,国内最活跃的电音氛围就是网易云音乐。包括今年的暴风音乐节,听说在上海特别好,业界感觉电子音乐的春天来了。其实我们判断这个东西是小众市场,不可能成为主流的东西。但它是在一群人里面发酵的,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我们判断不会达到周杰伦那样的地步,但会成为一个有一定体量的垂直市场。就像二次元,最近也很火,我们也认为是垂直市场。
这些市场大吗?就总量而言,它们不是很大。和周杰伦比起来都很小众,但似乎用户数量也不小。未来的音乐人市场是一个非常分化和垂直的市场。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每个艺人都有一群粉丝。我们认为一个音乐人只要有1000的粉丝,就可以在这个平台或者社会上活得很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音乐产业就有希望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让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过得好?
重点关注市场,这是我们对下一阶段市场的判断;
▼
在倪舒看来,并立、产品模式高度同质化的在线音乐行业很难保持高增长,尤其是在“版权越来越贵”和“营销越来越难”的双重背景下。缺乏战略用户入口,又没有庞大版权预算支撑的网易云音乐,能成功逆袭,实属不易,但秘诀总结起来就是:只有社交两个字,但最气人的是,连对方。
正如《蓝海战略》中所描述的,很多新型商事主体看似只有一种能力是相对于传统商事主体而言比较特殊的,但实际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机会和能力螺旋上升,不断成长;
看到新机会→培养新能力→培养新能力→会有看到新机会的空间……一路螺旋式上升;
网易云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app的地方在于,朱怡雯和他的网易云音乐从2012看到了:社交,这个新的机会开始了;
四年后,朱怡雯突然回头,发现雪球已经滚得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