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什么意思

任性的意思

任性,汉语固定词组。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词目:任性

拼音:rèn

xìng

英文:wilful

基本解释

[willful;capricious]

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曹植更不守法,饮酒无节,任性而行,是一个纯粹的文士

详细解释

1.

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

《东观汉记·马融传》:“

涿郡

卢植

北海

郑元

,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旧唐书·高祖纪》:“

高祖

天和

元年生於

长安

,七岁袭

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苏轼

《寄净慈本长老》诗:“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何景明

《田园杂诗》之一:“疎懒古虽鄙,任性亦可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曹植

更不守礼法,饮酒无节,任性而行,是一个纯粹的文士。”

2.

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

《后汉书·杨终传》:“

马廖

)交善,以书戒之曰:‘……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

长君

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指

隋炀帝

)是一个极骄极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剥削不顾民众的死活,浪费只求本人的快意。”

3.

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吾儿

王雱

]对我哭诉其苦,道:‘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两个还不知道

宝玉

自会那和尚以后,他是欲断尘缘,一则在

王夫人

跟前不敢任性,已与

寳钗

袭人

等皆不大款洽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梁斌

《播火记》十五:“

霜泗

说:‘伶俐倒是伶俐,就是太任性!要仨不能俩,要红的不能给白的。’”

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在儿时,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例如:父母总是在宝宝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也有后天形成,例如男朋友对女朋友的过分宠爱!由于某些人(小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过分的宠爱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人不听话,其监督者无可奈何,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