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作品的特点
早期的诗歌语言简单易懂,以短诗为主,音节可短可短,主题内容主要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但后来的诗篇幅明显增加,有时达到数百行甚至数千行,内容明显晦涩,以神秘、宗教、象征为主要特征。
布莱克被人们引用和背诵最多、被后人反复称颂的诗歌,如《烟囱清洁工》、《保姆之歌》、《生病的玫瑰》、《老虎的赞歌》等,都可以看作是构建布莱克“天堂原型”的一部分。作为以西结的少年,他在四岁时看到了一种宗教幻觉,他可以用友好的语言与“白神”安静地交谈。尽管世态低微,写作方式萎靡不振,布莱克却以极大的天真和瑰丽的想象力和战斗力,投身于类似班扬和马洛的“世俗讽刺”运动。
在与陪伴他一生的乡村女孩凯瑟琳的相遇和共处中,布莱克了解到了普通人心中的童话和贞操,并将其与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进行了对比。参考了中世纪以来书写和流传的许多寓言般的童话故事,以及他独特的形象创意,布莱克留下了18世纪最重要的诗集:《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一曲想象的赞歌,一曲纯真与经验的歌》。布莱克建造了宏伟庄严的世界教堂顶楼,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闪闪发光,时刻提醒着圣母的洁净与庄严。
布莱克从不否认他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有创造力的人,但他的同时代人不仅对他奇怪的行为和热情的精力感到困惑,而且对他深刻而可敬的外表感到困惑。布莱克显然不是一个为属于他物质命运的时代而写作的作家。像亚瑟·兰博一样,他通过基于神秘和梦幻般的经历不同程度地扰乱感官,找到了对“天堂诗歌”的皈依和信仰,从而走向自由和赞美。也许这就是布莱克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和价值。布莱克对“玫瑰的哭泣”和“真相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色中”的大胆表述,找到了一条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天堂”的神秘体验之路。
布莱克的诗“在荒原的尽头,手指可以触摸到天空”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记忆的永恒》和《西班牙内战的寓言想象》中,达以天才的笔触表达了对这位18世纪最伟大诗人的怀念和赞美。
布莱克在1810写的弥尔顿。到1916,休伯特·帕里爵士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将它重新命名为《耶路撒冷》,这成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赞美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