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寻找花朵》小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然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写好教案?以下是我精心编排的《蝴蝶寻花》小班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蝴蝶找花》小班音乐教案1的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和辨别乐句的基础上,我可以听音乐,玩游戏。

2.学习作曲蝴蝶的舞蹈动作和蝴蝶落地时的形状。

活动准备:

1.花园背景图,蝴蝶活动教具,四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花。

2.花宝贝,蝴蝶头饰。

3.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进口活动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们在玩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听听。什么动物在玩游戏?

2.完全欣赏

1.孩子们第一次享受它。老师问:你听到什么小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随口答)

2.第二遍孩子很享受,老师讲故事很好玩,动作为辅。

(1)春天来了,花儿舒展开来,展开美丽的花瓣!红花兰花开,黄花紫花开,美丽的蝴蝶来。它们停在红色的花上采蜜,飞到黄色的花上闻,停在蓝色的花上,对紫色的花耳语。花儿和蝴蝶把春天打扮得很漂亮。

(2)问题:玩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在找什么?

3.孩子第三遍欣赏,老师展示背景图,并随着音乐演示教具。

静谧的花园,盛开的鲜花,停飞的蝴蝶,不仅美丽多彩,而且与音乐非常吻合。这种视听结合的欣赏,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

(1)问题:蝴蝶在花园里一会儿飞,一会儿停。它在花上停了多少次?

(2)蝴蝶是不是一开始就找到花了?当它停在花朵上时,它会对花朵说什么?

在演示蝴蝶教具的同时,老师哼着曲子,用蝴蝶的语气提示每一个快乐句的结尾,如“好甜啊”“好香啊”“好漂亮啊”“你好啊”等,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创造蝴蝶落地时的造型动作。

5.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表演蝴蝶找花的场景,老师及时肯定孩子们的美好造型。

6.老师是蝴蝶姐妹,孩子是花童,他们和着音乐一起表演。

(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除了通过蝴蝶的动作来区分乐句,还可以改变花的动作来表达四个乐句,为以后花和蝴蝶的交流提供表演经验。)

《蝴蝶寻找花朵》小班音乐教案2教材分析

这首曲子节选自中国经典《梁祝》,旋律优美,乐句工整,非常适合小班小朋友聆听、欣赏和表达。活动中,老师创设花园场景,引导孩子们配合音乐扮演“蝴蝶”和“花”的角色,在“蝴蝶找花”的游戏中创造出舞蹈、指点、找花等各种动作和造型,创造性地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区分乐句,和音乐做游戏。

2.大胆地根据音乐表现蝴蝶的舞蹈动作和停留在花朵上的形状。

3.体验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1,音乐CD,花园背景,蝴蝶活动教具,四个造型,

不同颜色的花教具,花宝宝,蝴蝶头饰。

2.联系家长,说明活动意图。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看蝴蝶飞舞摘花的视频。

活动建议

首先,组织对话,激发孩子听音乐的兴趣

老师的问题: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仔细听着。哪些小动物被这些花吸引了?他们会拿小花怎么办?

二、引导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特点,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1.第一次欣赏,感受音乐的情感特征。

问题: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吸引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会拿小花怎么办?

小结:这首曲子听起来很美,很抒情。鲜花吸引了许多蝴蝶。他们会和小花玩游戏。

2.第二次欣赏,整理游戏剧情。

老师用音乐讲述游戏情境,引导孩子们用动作自由表达:春天来了,花儿舒展,开出美丽的花瓣!红花开了,黄花开了,紫花开了,美丽的蝴蝶来了。它们停在红色的花上看一看,飞到黄色的花上闻一闻,停在紫色的花上窃窃私语,花儿和蝴蝶玩一场游戏。

问题:蝴蝶和小花玩了什么游戏?蝴蝶是怎么飞的?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展示蝴蝶飞舞。

3.再次欣赏歌曲,启发孩子创造一个静态的蝴蝶形状。

展示背景图片,随着音乐演示蝴蝶教具,一边哼着曲子,一边提醒孩子注意每一个词组的句尾都有蝴蝶的字样,如“多美啊”“多香啊”。

问题:蝴蝶在花上停了几次?它停在花上的时候做了什么?引导孩子创造停在花上的蝴蝶的形状。

第三,组织孩子做游戏,感受用音乐表演的乐趣。

1,老师介绍玩法和规则。

怎么玩和规则:老师是蝴蝶妹妹,有的小朋友玩小花,有的小朋友玩小蝴蝶。小花摆出各种花形,随着音乐摇摆。蝴蝶妹妹和小蝴蝶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围着小花跳舞。在每个短语的结尾,蝴蝶必须找到一朵他喜欢的小花,摆出一个静止的造型。如:指花、闻花等。

2.指导孩子戴头套,配合音乐做游戏。

老师及时肯定孩子独特的造型,导致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区分每个词组。在掌握游戏后,鼓励孩子交换角色。

《蝴蝶寻找花朵》小班音乐教案3的设计意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经典民族音乐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蝴蝶寻花》精选梁祝中“爱”这一章的主旋律,舒缓优美感人的音乐很容易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选择改编的电子合成音乐,节奏清晰,充满现代感。通过聆听优美的旋律,欣赏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动态多媒体课件,运用儿童自始至终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儿童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自然地感受、欣赏和表达美。

活动目标

1.享受变成一只蝴蝶,感受音乐美妙而抒情的旋律。

2.学会区分短语,知道短语的开头和结尾。

3.能够随着音乐做蝶舞,能够愉快的与同龄人交流。

要准备的活动

1,知识和经验准备:孩子已经享受到了带有活泼开朗情绪的音乐;组织郊游,丰富孩子对蝴蝶和花朵的感性认识;已经掌握了小步、蝶飞等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变蝴蝶、电脑、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梯形瓦楞纸。

3.环境准备:设置成园林场景。

活动过程

1,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老师:你去过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花园吧!我们的花园漂亮吗?你看到了什么?

2.充分欣赏,充分感受。

请安静地听音乐,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听音乐时会想到什么?

再欣赏一遍,看课件。交流:听听谁在音乐中。他们在做什么?你想边听音乐边做什么?可以用音乐自由表达。

3.听故事,看图集,理解短语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两只蝴蝶”的故事,感受音乐的意境。

②观看课件,欣赏音乐。在音乐中说蝴蝶什么时候飞,什么时候停,跟着课件中的蝴蝶飞,什么时候停。

(3)手工制作蝴蝶,跟着课件表现,老师会总结提高。

4.跟着音乐显示短语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哼唱,小朋友跟着老师展示词组的开头(飞)和结尾(蹲)。

②孩子手上带着“蝴蝶翅膀”飞翔,最后停在自己或别人身上。

小朋友做花,老师做蝴蝶表演。

(4)小朋友做蝴蝶,两个小朋友在片尾拥抱。

5.介绍一下歌名。

活动扩展

在角落设置花园场景,提供蝴蝶头饰,道具等。,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表达音乐。

活动反思

音乐《化蝶》是中国优秀民乐《梁祝》的一段,老师选取的主旋律舒缓优美,电声音乐弥补了交响乐、小提琴等版本中节奏的不足。

课件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课件的应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课件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课件在活动中的设计和应用堪称点睛之笔。比如第二遍听音乐的时候,就采用整体教学法。蝴蝶从画面左下角随着音乐的节奏飞舞,每一个乐句落在最后的花朵上,既体现了音乐舒缓优美的风格,又有助于孩子生动地感知音乐乐句的变化,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

聆听和表演的完美结合。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用生动的故事向幼儿展示作品的背景内涵,简化复杂的旋律,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听故事的基础上,听音乐结合课件充分调动了孩子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参与,进而让孩子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会做蝴蝶,营造了蝴蝶在花园里找花、和朋友玩耍等场景,为孩子表演音乐搭建了一个表演平台。同时,教师借助一些语言和动作提示,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师生互动中真正体验和体会音乐的内涵,进一步升华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巧妙解决困难。小班的孩子很难掌握每个短语的开头。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来解决难点。一、欣赏时,他们用语言提示:“音乐里的小蝴蝶什么时候飞?”什么时候会落到花上?“然后让孩子们再次欣赏这幅画,验证他们的想法。在表达乐句的过程中,采用集体、个人等形式,让幼儿亲手表达蝴蝶动作,用纸折好的花飞向自己和他人,让幼儿在反复的游戏中表达对乐句的理解。同时,老师用他们夸张的动作在情绪感染中打动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轻松愉快地获得音乐的感觉。